为了生活更美好 田 琳

商洛日报 2019-07-31 00:57 大字

坐一个小时,对于96岁的赵瑞广老人来说,其实并不轻松。即使有脑梗与半身不遂,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老人始终端坐在靠背木椅上,背挺得笔直。他思路清晰,顺着时间线讲述着过去,感念如今富足平安的生活。

1933年2月,赵瑞广出生于山西省北部的山阴县,降生在破窑洞的他,是家里第三个男孩。为维持生计,他的母亲曾出去要过饭。老人回忆,由于家乡天气干旱,一年只种一茬庄稼,家里粮食总是不够吃,大哥早早出去当兵,加入359旅八路军,参加陕北大生产运动,二哥在乡里当文书,而他自己只上过两三年小学,大部分时间帮父母分担家务,干活种地。

1947年时,乡上组建儿童团,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侦察敌情捉坏人”“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因为个头高,有组织力和亲和力,赵瑞广被选为儿童团团长。他还记得有一次自己正在村道上玩耍,一个“顽固军”想进入村子,他急忙跑去报告,“顽固军”为了自保逃出村子躲进深山沟里。赵瑞广说,村上的孩子靠自己的头脑给八路军帮了不少忙,除此之外,孩子们每天也有繁重的活儿要干。有一天,他去担水,正在半路休息,一个当兵的骑马走过来,猝不及防间,那人用枪托打在赵瑞广头上。“头上被砸出一个血窟窿,鲜血直流。”老人回忆起那世道不公、无理可讲的年代,至今仍无法平静。

作为儿童团培养出的优秀革命接班人,赵瑞广于1948年9月被选中去区上工作,成为一名为各地传送情报的通信员。工作半年后被接收到当地二分区的党校,学习解放区接管城市的知识、政策。在解放西北地区的过程中,赵瑞广随十八、十九兵团抵达西安,在此休整期间,他被分配到洛南县工作。

“城市灰塌塌,冷冷清清。”这是赵瑞广初到洛南的印象。17岁的他已是县政府干部,因年龄太小没领到枪,只领到一颗手榴弹。接管城市后他认识到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抓好生产,社会秩序才能稳定。洛南县贫富差异较大,赵瑞广开始与同志们一道搞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发展农民运动。去村上检查指导时,在群众家里吃派饭的事,令老人记忆深刻。那时麦子和玉米很少,但是他们到村民家里后,吃到的是包谷面和白面蒸的馍,“这是老乡家里最好的款待,晚上几个人挤在炕上,只有一床被子可盖。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觉得很踏实,因为每一天心里都充盈着一股信念,就是为了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赵瑞广说。

土改后农民分得田地,赵瑞广和他们一样欢欣雀跃。因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1953年赵瑞广下基层,主要从事农业管理相关的工作。长时间待在基层,赵瑞广始终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从管理农业合作社一步一步到洛南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他坚持实事求是,工作兢兢业业,后任商洛地区行署的副地级调研员,1994年退休。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赵瑞广说:“我自己就是从基层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如今人的思想变化很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落到实处。城市有了城市味道,大家共享国家的发展成果,何其幸福!”

新闻推荐

洛南城关派出所着力锻造“枫桥式派出所”

本报讯(李重立)近日,洛南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群众中,发现村民闫某家正在建房,善意提醒他注意施工安全,避免扰民...

洛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