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楷模 真抓实干惠民生 记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攻坚奖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王建军
本报记者程伟见习记者杨晓梅
2015年,王建军被选派到商洛市洛南县寺耳镇伍仙村担任第一书记。3年来,他心系群众,为他们解难题、谋发展,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摘帽”。
如今,伍仙村变了模样: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街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群众脱贫致富有了产业……
村容村貌大变样
伍仙村地处秦岭高寒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差。全村共有509户19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519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时任商洛市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主任的王建军,凭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来到伍仙村。曾因意外落下终身残疾的他,走路有些不便。但在驻村后,他坚持走遍伍仙村17个村民小组,走访了村里大部分的贫困户,摸清了伍仙村的实际情况。
要想富,先修路。伍仙村17个村民小组中,只有靠近村委会的6个村民小组通了水泥路。行路难,成了制约村民脱贫的首要因素。王建军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从修路开始,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但修路资金从哪儿来,大家心里没有底。王建军却坚定地说:“修路的任务交给你们,资金问题我来解决。”
为了早日兑现承诺,他除了拟规划、写报告,还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2015年至2016年,他往返省、市、县的20多个单位和部门百余次。通过多方协调,王建军最终争取到了财政资金130万元、扶贫资金76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资金178万元。靠这些资金,伍仙村不仅解决了全村道路水泥硬化问题,还给村里的街道安装了100多盏太阳能路灯,方便了群众出行。此后,王建军又积极争取资金,把伍仙村所有村民家的连户路和入户路都进行了水泥硬化,改造了村里505栋土坯房,修建了3个文化广场和1座连心桥。
家家有了致富经
路通了,但要让群众长久脱贫,还得靠产业。
2017年春节刚过,王建军就在伍仙村村委会组织召开了脱贫攻坚支部会议。大家集体讨论了“怎样发展新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问题。根据讨论结果,王建军决定带领村委会成员外出考察学习黄花菜种植、中蜂养殖和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
回来后,王建军开始在伍仙村力推“三变”改革,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三变’改革+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发展产业。
王建军提出1户1亩核桃、1亩中药材、1人搞劳务的“三个一工程”,组织村民新栽植核桃611亩;引进投资320万元,辐射带动全村420户村民种植猪苓、天麻、茯苓等中药材500多亩;联系举办中餐技能培训,使50名村民获得了烹饪资格证书。
2017年,伍仙村江华黄花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村集体出资38万元养殖中蜂200箱、种植辣椒200亩、鼓励群众种植油葵520亩,并向专业合作社入股15万元。目前,入股群众已领到第一笔分红。该村西庄组在外创业的尤选民看到了村里的变化,毅然回到家乡,租赁土地种植杭白菊60亩。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王建军原本患有高血压、肾病的身体严重透支。2016年,他住院4次。但每次病情稍有缓解时,他就急着出院,要赶回村里处理各种事务。
贫困户尤学军家有4口人,父亲、妻子和女儿都有残疾,生活艰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建军主动帮尤学军家协调解决了低保问题,并帮他家入股村里的合作社,鼓励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马保存今年65岁,老伴张喜绒64岁。王建军常去老人家里探望。张喜绒骨折住院时,王建军联系医院并帮忙接送老人。
3年来,王建军把伍仙村当成了自己的家。“王书记把我们这些贫困户当亲人一样看待,样样都替我们操心。”村民马保存激动地说。
新闻推荐
今年28岁的咸阳小伙李某,去年4月份起在西安开起“皮包公司”,在未经大多数行政企事业单位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广告公司,在...
洛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