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沟走上致富路 ——浅谈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点滴做法
丹凤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晓虎
丹凤县地处陕西省东段南麓,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实际,有效地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与产业集中区、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五位一体”新模式,让山区群众搬出大山沟,走上致富路。
一、吃透县情理思路。作为一个土石山区贫困县,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又是自然灾害频发区。面对这样的县情,丹凤县总结以前移民搬迁工作经验,得出如下的结论:其一,大山深处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太差,道路不便,致富难度很大,一旦遇到暴风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命和财产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必须把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群众作为搬迁重点。其次,山区群众收入过低,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规模,农民增收渠道不畅,因此必须让移民搬迁的群众实现产业致富。第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跟不上,移民搬迁没有从根本上挖穷根,环境没变化,生活没起色,导致不少搬迁户出现了“回流”现象。面对这一现实,丹凤县提出了“靠近工业园区、靠近小城镇、靠近县城、统规统建集中安置为主、以城镇安置为主、以楼房安置为主、避灾安置优先”的“三靠近三为主一优先”思路。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编制了陕南移民搬迁十年规划,提出2011——2020年十年投资48.7亿元,规划搬迁23625户85577人。五年时间里,全县已实施搬迁安置11200户3909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46个,集中安置9988户34505人,集中安置率达89.2%。
二、“五位一体”加速度。丹凤县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植入新时期的***工作,瞄准陕南移民搬迁为着力点,使各项重点工作步调相“合拍”,形成“五指抱拳”搏击“穷魔”之势,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与***工作的“异曲同工”。积极拓展发展理念,引进了“产城融合”的新概念,形成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与***同步推进的新“五位一体”思路。县上凸现龙驹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统筹城乡示范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等“四大重点区域”的辐射效应,让移民集中安置点往四大区域“粘”,发挥园区带动作用,解决移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像华茂牧业、民乐蔬菜、山凹凹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恒大产业、尧柏水泥、东河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及棣花文化旅游示范园,作用一下子得到显现,为移民户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了1万余个。在陕南移民安置过程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快速融入计划,实行水电路视讯一次配套到位,绿化美化靓化同步推进,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等一同规范化到位,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使全县的竹林关江北安置点、商镇老君移民点,一幢幢漂亮的楼群拔地而起,古老沉寂的乡村披上了城镇化的面纱。
三、“四区同建”促就业。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的方式,促进万余名移民户实现就业和创业,从而步入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移民户刘祖俊从石槽沟阳河村搬迁到竹林关镇后,现在做起了建材生意,每年收入10多万元,比原来收入翻了几番。目前,该县的龙驹、商镇、棣花、竹林关等“四大区域”和一些重点城镇,一幢幢漂亮的移民新楼拔地而起,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依相托,相得益彰。
位于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出口一带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就是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该工业园区入驻鑫圣源保温材料、恒大产业园、华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企业,聚合周边人口2万余人。与之相毗邻的商镇老君村陕南移民示范点,新近落成的首期14栋移民楼,规划安置移民户1500户5100人。通过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这些移民户可以就近到园区的企业实现就业,不但解决了陕南移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使安置点成了园区企业职工的“宿舍”,仅此一处,移民点便可增加城镇化率4个百分点。
四、“十大基地”强保障。移民搬迁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让产业留人,用产业鼓起搬迁户的“钱袋子”。依托肉鸡、生猪、核桃、蔬菜等优势产业,县上着力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一线五路”30万亩良种核桃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着力壮大华茂、民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十大基地”带动更多的移民搬迁户脱贫致富。围绕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商镇王塬、土门镇土门村等村附近建设标准化肉鸡生产基地,带动移民户新建现代化叠层笼养鸡舍和玻璃钢标准化鸡舍。围绕建设312国道沿线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以武关镇南坪村、铁峪铺镇东川村、棣花镇万湾等村为重点,以商洛民乐公司等4个公司为龙头,建成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竹林关移民安置点依托桃花谷、州河北采摘园发展旅游三产,鼓励移民搬迁户开办农家乐20余户,这些农家乐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竹林关魔芋加工厂采取“企业+基地+搬迁户”模式,在石槽沟月凤、洼口、阳河3个村承包已搬迁出的群众土地1000多亩,建成魔芋种植基地,年生产、加工魔芋3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253名搬迁群众在种植基地和魔芋加工企业务工就业,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7300余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冯高宽何衍贵记者段彬)2015年12月30日,丹凤县公开发布2015年版县级部门行政许可项目汇总目录,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91项,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13项,精减率达44.6%,以此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