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让移民搬迁户新居地变成快乐老家
本报讯(刘文丹 周文治 记者 李岚)地处秦岭腹地的丹凤县积极探索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等“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五年来使1.12万户3.9万人从偏远山区的一些缺乏发展条件的区域,搬到龙驹、商镇、棣花、竹林关等“四大重点区域”的集中安置点,许多安置点群众一步到位步入城镇化的快车道。
丹凤县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办法,配套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移民户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围绕打造“花园小区”的园林单位标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国土、发改、扶贫、水利、民政、财政、教育、农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使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视、讯及幼儿园、卫生室、文化站、警务室、超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绿化美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步到位。同时组建专业化、市场化物业公司,使后续服务管理积极跟进,确保移民户记得住乡愁、住得惯新居。
历年来,县上坚持统规统建集中安置、城镇化安置、楼房安置为主和避灾安置优先等“三为主一优先”为原则,突出提高集中安置率、统规统建率、城镇化安置率、楼房化安置率、避灾安置率、特困户安置率、工程招投标率等“七率”,在沿沪陕高速和312国道等一些主要城镇建设集中安置点46个,集中安置率89.2%。其中500户以上安置点5个安置6286户21425人。整合捆绑项目资金2亿余元,在集中安置点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气化、河堤、护坡挡墙、上下水等工程,建设文化休闲健身广场12处、桥梁11座、幼儿园5所、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各4处以及医院(卫生室)、文化站、警务室、超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该县突出富裕安置为搬迁户“量身定做”确定致富项目,确保在新的环境增收不断挡,就业有出路。县上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农则农”思路,突出产业园区、消费市场、旅游三产、大场大户等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对搬迁户发展产业每户发放2-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鼓励发展华茂肉鸡、生猪养殖、劳务输出、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促进了安置点周围的产业规模经营。县上突出“订单培训”累计培训2.1万人次,有组织劳务输出8000余人次。按照“安置点+产业园区”的共生体式安置模式,千方百计确保移民户就业。商镇老君移民安置点与工业集中区相依存,先后安置600余名搬迁户就业。竹林关安置点有移民5000户1.8万余人,小区超市、商铺、社区、幼儿园、医院、广场等配套服务功能齐全,使竹林关城镇人口由8000人增加到2.5万人。移民依托桃花谷、州河北采摘园发展旅游三产,开办农家乐20余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冯永发记者段彬)丹凤县华茂集团公司是以鸡肉系列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今年来,华茂集团总支书记张丹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公司6名员工被评为企业红星党员,投资6500万元建设的陕西十仿...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