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创办革命报纸
郭莉
于右任(1879~1964年)作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早期他曾创办革命报纸,以笔为犁,播下革命的火种,为革命宣传工作作出了显赫的贡献。
辛亥革命前后,国内政局纷乱,于右任曾在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受到梁启超的称赞和扶持,由此激发了他创办报刊的雄心壮志。1906年秋,于右任专程到日本考察报业受到孙中山的会见,回到上海后,他立即发起创办《神州日报》,但一场意外使初次办报受挫。不久,于右任决定筹备《民呼日报》,并在上海各报登载启事:“今特发起此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故曰‘民呼’。”
1909年5月15日,《民呼日报》在上海诞生,报馆设于上海公共租界望平街(今山东中路),于右任担任社长。该报每天出版对开两大张,栏目有“社说”“要件”“电报”“新闻”“谐文”“文苑”等。并以大量篇幅披露清廷出卖路权、矿权,斥之“以傀儡自待”;猛烈揭露官场黑幕,抨击官僚腐败,并配以发人深省的漫画,因而深受大众欢迎。因报道甘肃等地发生严重灾荒,主要官员隐报灾情,饥民“易子而食”被官员发难,官府控告《民呼日报》“毁谤”,8月2日晚于右任被拘捕,之后《民呼日报》也因被吊销执照而停刊。
《民呼日报》被迫停刊。不足一月,刚刚出狱的于右任就立即带领《民呼日报》的原班人马筹备新报纸,1909年10月3日,《民吁日报》在上海问世,地址仍设在望平街。于右任对报纸名称的解释是:“以吁之与呼,字形相近,用以表示人民愁苦阴惨之声;而分析‘吁’字,又适为‘于某之口’,于沉痛中含有幽默的意味。”《民吁日报》版面安排大致类似《民呼日报》,以“宣达民情,鼓舞民气”“与专横政府对抗,与强霸列强对抗”为宗旨,销量很快直线上升,名声几乎超过老牌的《申报》和《新闻报》。
当时,日本与沙俄勾结,阴谋共同攫取我国利益。日本前首相、侵华元凶伊藤博文在访俄途中,窜至我国东北活动,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爱国志士击毙。《民吁日报》在事发第二天,即用整版报道揭露日本对华野心,大声疾呼:“清政失纲,东夷乘衅,陵铄诸夏,惧将倾覆国家,沦丧区宇,斯诚志士致命致节之日矣!”11月19日,租界当局以“挑动中日衅隙”罪名查封《民吁日报》,于右任被迫离开上海租界。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先后被黑暗势力查封,但于右任依然坚守报业志向。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起《民立报》,报名暗寓“立定脚跟作民喉舌”,又一次吹响战斗的号角。在发刊词中,于右任把《民立报》比作“植立于风霜之表”“经秋而弥茂”的“晚节黄花”。该报新闻版面较多,内容分“论说”“批评”“纪事”“杂录”“图画”等,将矛头直指清廷,斥之为倒行逆施之政府。
《民立报》每期发行量曾达两万多份,远销各地。据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记述,毛泽东在陕北曾忆:“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份民族革命的报纸,登载着一个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民立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登载的多篇社评也代表了现代革命文学的高度成就。在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民立报》也是重要舆论阵地。“二次革命”失败后,《民立报》于1913年9月4日被强令停刊。
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由于报纸名称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故被人们称为“竖三民”。它们同是于右任一人发起创办,形式上虽然是三份报纸,但实际上是一种日报的两次再版。于右任热心革命宣传,自1906年秋考察报业开始到1913年被袁世凯专制摧残,历时数年,因成就杰出而被尊为革命的“元老记者”。 (B)⑤
新闻推荐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落英缤纷,似乎最适合思亲怀旧。每到此时,人们在慎终追远、悼念先人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名垂千古...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