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公交回山里
江红波
今年元月27日上午,在朋友圈的小视频里看到老家车站,公交车挂着大红花,在焰火炮仗声中,显得非常喜庆。视频里,村里的老人兴高采烈,车站工作人员在发着口罩,邀请大家试乘。
老家距离县城有37公里,山路崎岖盘旋。记忆里的年轻父亲,推着独轮车沿河而下,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把供销社运送货物,贴补家用。五年级那年冬天,班主任还组织到桃岭脚去修公路,一切清晰如昨。
读初中时,老家才通车。一天一班大客车,早上县城出发,到车站大概9点半左右,稍停片刻就返回。那时,竦坑乡政府还在,广播站一个叫“老总”的人每天准时拎着热水瓶到车站,给驾驶员倒一杯热水。茶季到来的时候,老总还给驾驶员准备一斤茶叶。除了他,还有一个叫“山东佬”的老人,每天准时来“上班”,看看车。
初三毕业那年夏天的一个黄昏,父亲接到教育局电话说我上了中专线,要到城里去体检。翌日清早,两个人爬桃岭,下桃坑,走了二十多里路到溪头镇,搭车进城。读书的那几年,来回坐着大客车,那时间似乎也不长。等我在隔壁的小村当数学老师时,农用中巴车开始抢占市场,大客车的班次不适应农村,很快就消失在村民的眼中。
农用班车是外地人来经营的,然后辗转卖给了村里会搞车的,最后接手的是我姑姑家的儿子们。姑爷当年懂农机管茶厂机械,会开拖拉机,几个儿子都学会了开车。农村中巴最初的那些年里,生意还是红火的,尤其是到了春运期间,听他们说起收入,平时只是攒些日常的开支费用,过年才是赚钱的时候,一趟一趟的,车上挤满了乘客。
中巴车早出晚归,方便着村里人。我在县城谋生,家里经常搭车捎些菜蔬,既没有农药的担忧,又有着浓郁的亲情。身在农村的父母们,想着在城区里工作的子女孙子外孙的,隔三差五地捎菜,或是有什么要买的东西,村里没有的,就麻烦司机辛苦,顺路买一下。普通的中巴,也就多了些乡村的温情。
时间流逝,政策调整,私家车不知不觉进入寻常百姓家。最早是在江浙一带打工的,开着小车回家过年,然后在县城工作的,也开始买小车自驾。我在女儿读初二那年夏天,也买了小车,用来初三晚自习的接送,也就是从那些年开始,逢年过节挤挤攘攘的农村中巴车,逐渐空空荡荡,乘客稀稀疏疏。
三五年前开始,村口的山脚下。年三十晚上,一辆接一辆的小车,绵延着两三公里,蔚为壮观的景象出现,正月初二初三走亲访友堵车,也成了常态,农用中巴车的生意日渐惨淡。村里两辆中巴车,早出晚归的上下午各一趟,变成了中午并车回村一趟。然后是一辆车,一天两趟,到一天一趟……
村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中巴车的生意越来越差,当然不仅仅是老家,其他乡镇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当车没有生意的时候,司机也考虑另外的谋生之道,村里第一辆中巴车停开消失,是车主选择了去开货车,另外选择谋生之道。
2019年的冬天,我与开车的老表交流,这农用中巴车的现状。从费用到保险,从油补得多到少,车是开一天亏一天。可车没有到报废的时候,只能暂时开着,况且村里还是有人要坐车。乡村需要振兴,年轻人都在外谋生了,农村的老人出不来,农产品也就出不来。
想着山村现状,写了农村班车何去何从的调研报告,发在《江淮时报》上,农村中巴的忧患,不能等事情发生了再来解决。2020年县“两会”,把这个作为大会发言,呼吁着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农村中巴车,当十公里范围内乡镇通公交,能否考虑到偏远乡镇通公交,借以更好地促进乡村的振兴?
百姓无小事,交通部门汽车站心怀人民去做事,也就很快能落实。2021年下半年,村里的中巴车终于到了报废的时期,村里没了车,老人的困境自然而然到来了。一次邂逅车站领导时,他说,我认识你的,就是江淮时报的那篇文章,后来大会发言的那个稿子,材料刚好是他负责补充的。
先是邻村的车过来,暂且满足一下百姓的出行。几天之后,一辆8座的小中巴车,开进了村里解决了燃眉之急。不日之后,一辆大的公交车进村,来看看路况。终于,在今年元月27号,公交车正式通车,一天四班车,整个村庄都快乐起来了。
我在朋友圈里转发了那天的图片,公交车进入深山农村,这对于全村人而言,都是极为高兴的大事。在有闲的日子或农忙时节,搭车回家,看望父母,摘春茶或是采菊花,坐最后一班车回城,那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时代的进步,政府的重视,坐个公交回家,想想都惬意。
新闻推荐
CBA季后赛4月1日打响,赛程赛制确定 总决赛七战四胜制 预计5月上旬打完
3月24日晚,CBA联盟发布关于2021—2022赛季CBA联赛季后赛赛程赛制及第一阶段(12进8)竞赛日程的公告。季后赛将于4月1日打响...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