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政府工作报告感受山东向上之势
2021年成绩单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好于全国0.2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万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3万亿元、增长15.3%,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4%、21.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4.5亿元;
创新动力显著增强——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8件,新增19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万家;
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专项冠军39个,居全国前列;
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00亿元;
划定沿黄9市陆域生态红线,累计修复湿地2.3万亩;
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10.3万亩;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
“齐鲁号”中欧班列开行1825列,增长21.2%;
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98.2%;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重污染天数减少5.5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10.1%;
农村新增清洁取暖208.4万户;
完成造林面积17.6万亩;
民生保障落实有力——
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
新改扩建幼儿园527所、中小学277所,“双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5.95%,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1万个;
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
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分别新开工12.95万套、65.5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7万户。
2022年路线图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力保经济平稳增长——
突出“十强”产业、基础设施、重大平台、社会民生,谋划推出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
设立“技改专项贷”,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
加快建设1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800公里;
确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700亿元以上;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
突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十强”产业关键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0家省实验室,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整合退出地炼产能740万吨、焦化装置产能115万吨;
培育30个以上大数据创新发展实验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左右;
累计培育1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工业互联网园区;
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实施16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黄河滩区村台护坡加固;
严格落实“四水四定”,管住管好黄河“水袋子”,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超过75%;
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规划、高效能服务、高端产业聚集的一流开放创新载体;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0个以上;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建设“无证明之省”,建设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
清理一批妨碍要素市场化配量的隐形门槛和壁垒;
筹建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创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进口博览会;
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建成自然资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
推进济南、青岛、淄博三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组建省环保产业发展集团,打造10家生态工业园区;
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设公益性岗位40万个左右;
打造15所全国领先的高职院校和10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
改造提升120处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床位3万张;
完善“三孩”配套政策,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7万个以上;
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
(本报记者王端鹏范俐鑫)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3日讯(记者顾松通讯员孙志惠)近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在山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的第二十届全省职工职业道...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