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编制《山东省盐沼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碳储量调查与评估研究报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自贸烟台“蓝碳”试点护航蓝色崛起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聪 张颖 朱先俊)1月7日,在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们正在分析湿地植被的碳储量,解译盐沼湿地和海草床的卫星遥感及无人机数据,通过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评估不同调查区域的碳储量和分布面积。“烟台有丰富的贝类养殖、海草床等蓝碳资源,有条件在发展‘蓝碳经济’、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实现突破。”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双碳”已成为新的风口,发展“蓝碳经济”也正当其时。
所谓“蓝碳”,指的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最大的前提就是丰富的海洋资源。
也正是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成为自贸区烟台片区的优势所在和特色之处。
近年来,自贸区烟台片区把发展蓝碳经济作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争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发展蓝碳经济,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去年4月,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与山东省海洋局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共建“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和海洋生态预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该平台将重点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监测评估多种碳汇本底值,拓展山东省潜在蓝碳增汇途径和方式,对河口、湿地及海草床开展试点监测和评估,进行海洋生物固碳监测评估、海洋生态预警新技术研究等系列工作。
目前,该平台已在长岛岛礁分布区、长岛-庙岛西口湾海草床分布区开展了实地调查,确定海草、礁体种类,获取了相关数据信息和影像资料。在黄河口开展了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和山东省海草床分布监测工作,编制了《山东省盐沼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碳储量调查与评估研究报告》,为山东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平台还依托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本底技术调查和蓝碳评估工作,以“可核查、可报告、可计量”为目标,评估自贸区烟台片区海域总储碳量和年碳汇量,总体掌握蓝碳生态系统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摸清蓝碳资源本底,为有效发挥沿海湿地、海洋固碳作用,提升海洋生态碳汇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该平台的建设,对于自贸区烟台片区探索利用海洋生物进行固碳,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重大生态恢复工程碳汇功能评估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烟台开发区海洋经济发展局党委委员、海洋经济处处长徐希水说。
下一步,自贸区烟台片区将加速启动全区近20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开发,利用泥沙浅底海区实施生态造礁和增殖藻类,增养殖海参等海珍品和放流增殖底栖经济鱼类,构建自然生态系统,为开展海洋蓝碳研究提供现实场景和有效载体。同时,与青岛、日照、威海、东营等沿海沿黄地市合作,依托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技术平台,开展蓝碳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信息精准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在海洋与渔业碳汇能力调查评估、交易规则制定、交易市场建立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共同培育壮大碳汇经济产业、打造蓝色碳汇交易“山东样板”。
新闻推荐
吕志华,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漫协副秘书长、水墨艺委会副主任。作品参展:第十三届全国...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