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古镇 领略陶艺风采
本报记者刘建新本报通讯员包庆淼摄影报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宋代大诗人朱熹的诗句,在充满文化韵味的泗水之滨,一直沿袭千年的制陶技艺在这里传承与发展着,并且随着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初冬时节,走进土陶之乡——柘沟、山东儒陶润华土陶科技有限公司,去亲身感受柘沟制陶的古今遗风。
柘沟镇位于泗水县西北部,这里陶土资源丰富,制陶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柘沟就是我国陶器的发祥地之一,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有贩运(陶器)到京师获利百倍者”。鼎盛年代,曾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而被誉为“千年古镇,魅力陶乡”。柘沟土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质量独特。每一件陶器,需经过晒土、澄泥、制坯、弓削、晾晒、成形烧制、出窑等十余道工序,其中筛选陶土、揉拌陶泥需要力气,制作陶器需要耐心,烧制陶坯需要手巧。
为加大对柘沟镇制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泗水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目前,柘沟镇有涉及制陶加工产业链的企业40余家,从事陶工艺品行业的企业10余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9000人。多年来,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柘沟镇政府集全镇之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力鼓励扶持制陶企业,还连续多年设置土陶文化传承创新奖,一时间,涌现出儒陶、鲁柘砚、鲁陶等一批制陶龙头企业。不少公司和个人在传统土陶产品基础上,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景德镇陶艺大师组成研发团队,研发制作出澄泥砚、彩纹陶、开片陶、镶嵌陶、雕刻陶、茶具泥壶、酒具泥壶等各种陶制品,研发更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新产品,由粗糙加工向精致加工转型。在开拓创新方面,山东儒陶润华土陶科技有限公司独树一帜,在制作工艺上,他们创新吸纳流行于台湾、日本的柴烧技艺,利用柘沟镇独特优良的陶土资源,经上千次配方和工艺试验,研制出了具有过滤吸附功能的“中国土造净水器”以及具有金属光泽、紫砂色、青铜器色亦或窑变成不同颜色的茶具、酒具等生活系列产品,为古老的制陶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酒也怕巷子深”。柘沟土陶的产业化发展犹如一朵鲜花徐徐展开,为让这朵“千年之花”开得更美、更艳,泗水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推介平台渠道向世人展示土陶之美。柘砚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柘沟民间制陶工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仙山的传说》和“小脚”花生米加工技艺、泗水民间泥塑、柘沟刘氏制陶技艺、柘沟芝麻大烧饼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柘沟土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柘沟镇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陶艺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陶艺术)”。
近年来,泗水县通过文化打底、旅游带动、产业支撑等系列举措推动民间制陶工艺持续发展。整合优势资源,成立陶文化协会,以传帮带形式培育更多制陶艺人,利用快手、抖音等线上销售形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引导制陶相关企业及产品进驻旅游景区,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泗水旅游品牌,引入青年设计创意,增强非遗创新活力,以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土陶产业融入生活,实现新时代传承发展。
展室
修坯
抛光
入库
归拢
拉坯
弓泥
拉条
澄泥
出炉
装窑
晾晒
晾场
新闻推荐
“我们多卸一车煤,西电东送就多一份保障” ——宁夏能源保供一线见闻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是宁夏重要的煤炭产区。这里聚集了多个大型发电企业,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宁夏宁东铁...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