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红了”背后的科技密码 本报专访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陈学森教授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陈学森领衔的科研团队又获奖了!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喜讯从会上传出:陈学森主持完成的项目“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前,他主持完成的项目“核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曾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日,陈学森教授接受了农村大众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祝贺您再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陈学森:谢谢!需要说明一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团队所有成员持之以恒、长期研究的结果,毛志泉、王楠、徐月华、王志刚、张宗营等专家都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记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或者说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研究的?
陈学森:我国的苹果面积、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年产总值达2100亿元,苹果种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苹果品种单一,各地主栽品种“红富士”的结果习性、着色等性状需要进一步改良。二是苹果育种,特别是红肉苹果育种周期长,新疆红肉苹果及近几年引进的“红色之爱”等红肉苹果品种肉质绵,酸、涩味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缺乏新品种快速应用及其高效栽培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高类黄酮(红肉与红皮)”为主线,以新疆红肉苹果挖掘与创新利用为研究重点,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支持下,开展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前后花费了十几年时间。
记者:这项成果有哪些创新?
陈学森:笼统地说,我们团队在红肉苹果优异种质创制、高效育种技术创建、特色多样化新品种培育及其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取得了一些重要创新成果。
记者:请展开,深入讲一讲。
陈学森:项目的创新发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创制出高类黄酮苹果优异种质CSR6R6,发明了以CSR6R6为关键杂交亲本的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实现了多个优良性状(基因)的快速聚合;发明了“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即选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苹果杂交,杂交种子在温室内早播种育苗,初果期从子一代(F1)群体筛选红脆肉株系早杂交,选留红色叶片的子二代(F2)实生苗定植于选种圃,前促后控缩童期,利用这一方法使育种年限由20年缩短至15年,育成红肉苹果新品种6个。
——发明了苹果红色芽变早期分子鉴定技术,育种年限缩短2-3年;育成了“红富士”苹果优质红色芽变新品种4个,为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育成“国光”红色芽变晚熟新品种“山农红”和极早熟品种“泰山早霞”,丰富了苹果品种的多样性。育成的“龙富”及“元富红”等优质红色芽变苹果新品种,均已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广泛种植,解决了“红富士”着色差、成花难及短枝型品种易早衰的问题。
——发明了苹果重茬障碍绿色防控技术,为特色多样化苹果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苹果红色芽变新品种,发明了良种、良砧与良法“三位一体”的宽行高干栽培模式及早果丰产技术,比采用原来的技术苹果树提前2-3年结果;针对高类黄酮(红肉)苹果新品种,发明了轻简化降成本和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的技术。
记者:对这个项目的成果,学术界是如何评价的?
陈学森:在这里,我提供一组数据供参考:我们团队先后获专利55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40件;选育并通过审定的苹果新品种有1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表论文266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记者:这项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如何?
陈学森:近3年来,项目成果累计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5省推广513.3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15.9亿元,同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新闻推荐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联合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采用VA-ECMO+PCI+IABP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