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重阳习俗中的保健内涵

甘肃农民报 2021-10-14 09:32 大字

霍寿喜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代,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比如,登高、佩戴茱萸、品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古人的“原始目的”是避祸消灾,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习俗都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因而流传至今。

农历九月初,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此时“登高”,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也得到了极大的享受,真所谓心旷神怡。所以在古代,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重阳登高似乎都必不可少。西汉《长安志》记载,长安近郊有一小高台,每年重阳之日,登上高台游玩观景的人数不胜数;故宫御花园至今还保留着清代皇帝登高的假山。许多文人在重阳登高时诗兴大发,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曰:“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从生理角度论,重阳登高也有益于身体健康。秋季气温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热,但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加之秋季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本身就较大,山体温度受小气候影响也难以预料。所以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此外,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佩戴茱萸是古人过重阳节的又一风俗。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这种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佩戴茱萸堪称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保健习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其根、茎、叶、子均可入药,其药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腹痛、吐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病症,魏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有此水者无瘟病。”尤其在登高时,茱萸还起到了驱赶小虫叮咬的作用。

重阳欣赏菊花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对人体健康的更有益处。据文献记载,我国自汉代就有这样的习俗,《续晋阳秋》曰:“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欣赏菊花,不仅使人的眼、鼻得到了享受,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的好处。古人说“闻花香,免服药”,具体到菊花,由于其中含有菊花环酮、龙脑等挥发性香物,因而人闻之可辅治头痛、头晕、视觉模糊等症。至于菊花酒,由于“服之轻身耐老”(《神农本草经》),对健康就更为有益了。

新闻推荐

槐荫区不动产登记实现群众“零跑腿”

工作人员给群众普及网上全链条办理流程知识。(王宝泓摄)本报讯(记者王宝泓通讯员孙文杰)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