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学生过节,也是难忘的经历 在大学校园里,他们坚守岗位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成为“晓雨”老师后,王晓雨更多了一份责任。▲孙国翠9:00,看学生军训;
9:30,去军训现场与教官商定集合问题;
15:00,展板比赛整合评比;
16:00,为新生开学典礼排练节目;
17:40,把学生带到开学典礼现场;
21:00,在开学典礼上表演节目……
这是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1新生辅导员王晓雨9月21日当天的工作安排。这一天学校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及迎新晚会,也是中秋节,这是她第一个没有与父母一起度过的中秋节。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徐玉芹
一声声“晓雨老师” 给了她责任与动力
王晓雨出生于1999年。9月21日上午9点半,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体育场,22岁的她身穿迷彩服站在军训新生旁,基本感觉不到年龄差。两个月前她从山东大学本科毕业,以保资辅导员身份站到2021级学弟学妹面前,成了他们口中的“晓雨老师”。成为“晓雨老师”之后的王晓雨,与爸妈之间只剩下不知几点有空通一次的电话。“爸妈都很理解我,也很支持我的工作。小别离为了大团圆嘛。”王晓雨说,她现在基本两周给爸妈打一次电话,聊聊工作,聊聊学生,“也挺开心的”。
从“学生王晓雨”到“晓雨老师”,一开始的感觉并不真切。王晓雨说,学生报到前她就进了新生群,“群里同学们就‘晓雨老师’‘晓雨老师’地叫,当时挺开心,但感受还没那么具体,直到9月6日、7日学生们从线上走到面前。迎新的时候我坐在桌子旁,尽管戴着口罩,还是有学生认了出来,就叫‘晓雨老师’”。王晓雨说,当时的心情有几分激动,但更多的是责任。
在一声声“晓雨老师”的呼唤中,王晓雨很快完成了身份切换。现在的王晓雨是个“小家长”,带着202名新生。“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很多是第一次离家。过去他们很多事都是家里人帮忙做,或者是与家人共同完成,现在生活上需要自己来完成,学习方式也面临转变,每个人随时都有小问号。”“晓雨老师”俨然已经是个小管家。“同学们身体不适会给我留言,对学习规划上有困惑会给我留言,报到找不到地方也给我打电话……总之,我时刻准备着解答同学们的任何问题。”
王晓雨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在给“晓雨老师”写的信中,有新生这样写道,“我猜测的辅导员老师会是严肃的面孔和飘忽不定的回消息频率。但我很快发现并非如此。说话温柔,爱用表情包,解答疑惑及时,下通知简洁明了是晓雨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当然,辅导员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新生入学教育、学生们的党团关系迁移等等,每一步都按部就班地在做。在这个过程中,王晓雨也会遇到不熟悉的领域。这种时候,学院的“以老带新”发挥了作用。“会跟有经验的辅导员请教。”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对小山一样压过来的任务,王晓雨已经能够有条不紊地一一处理好,管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作为保资辅导员,明年王晓雨将结束辅导员任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她说,“我会怀念这段时光。”
还有更多老师坚守岗位 他们累并快乐着
在山东大学,像王晓雨这样的辅导员还有很多。这个中秋节,他们和王晓雨一样,陪在学生身边。9月21日,山大中心校区体育场,每一个军训队伍旁都有一名穿着迷彩服的辅导员。他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遇到的任何问题。
不仅仅是辅导员。9月21日上午10点,记者还在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一间办公室里遇见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国翠,当时她正在为一名申请宝钢奖学金的同学签字。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袋月饼与水果,月饼是亲戚专门寄来的云腿月饼,苹果是学生给她寄来的新上市的苹果。这是她给一位特殊同学准备的。“我约了个同学过来聊聊,他家里前段时间出了点意外。”
这已经数不清是她第几次中秋节在学校过了。“哪怕是放假,也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留校。有学生留校,我们的管理和关爱就要到位。”孙国翠笑着说,“我们家孩子放假不回家,在学校也有老师管着。”她说,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之后,她有了更多时间与学生们在一起,“跟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在中心校区体育场,当其他同学休息时,两个女孩正在认真地练习摆臂动作,她们是经济学院新生杨雅欣、田瑞婧。教官张光泽告诉记者,这两个女孩是领队,需要单独训练。记者了解到,这两名女生一个来自重庆,一个来自新疆。尽管远离家乡,但来到山大之后都很适应,“有家一般的感觉”。两名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发的月饼,她们都还没舍得吃。“跟爸妈视频时专门给他们看了,爸妈说‘你们学校真好’。”教官张光泽是本地人,今年的中秋节他也没法回家跟爸妈一起过,不过,跟同学们在一起过节,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新闻推荐
中秋假期首日:近郊出游、中短途旅游增多 2021年09月20日A01版文章字数:426朗读: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任沁沁)记者19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中秋假期首日,群众近郊出游、中短途旅游增多,部分地方高速公路...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