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制造强省规划,彰显山东高质量发展雄心
□盘和林
9月7日,《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将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中有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山东出台该《规划》并不令人意外。
山东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是工业大省、制造大省。2020年,山东省完成工业增加值23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6%,工业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三位,5家企业上榜2020《财富》世界500强,83家企业上榜202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从省份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制造强省无非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存量上的升级,二是增量上的创新。在依法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方面,山东将坚持“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的原则;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山东将坚持“巩固规模优势、提高质量效益”的原则;在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山东将坚持“培强核心能力、扩张规模总量”的原则。这都是上述思想的体现。
从实施路径上来看,打造制造强省必须要发挥集群优势。“十三五”期间,济南信息技术、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烟台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淄博新型功能材料、临沂生物医药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省内还在建设省级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今年2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并公布了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除此之外,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为山东建立产业集群贡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形成制造强省务必要重视科技创新。2020年,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在山东省有了迅速的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
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打造制造强省不代表要放弃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以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模式愈发受到重视,这其中不仅仅是数字技术与各个产业间的融合,更有产业与产业间的融合。而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有了更多的可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与相关数字服务提供者合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打造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帮助各类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转型,同时也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除了工业互联网,山东省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少先进的经验。去年,青岛有海尔集团、青特集团、特锐德3家企业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遴选名单。
虽然山东在建设制造强省上有着不错的基础和经验,但随着数字技术引领的新一轮产业革命逐步推进,未来市场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为此,《规划》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将制造强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从这点能看出,山东在打造制造强省方面的决心和态度。另一方面,在倡导内循环的当下,制造业的发展关乎供给侧的质量,山东超前谋划或许能使自身成为制造强省建设方面的领军省份,这对其他省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新闻推荐
来自济宁的鲁班文化创新性地推出了木作“非遗盒子”,搭配木构件及搭配简单的工具,引来北京、江苏等省市的学校、教培机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