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我的古汉语老师

老年生活报 2021-09-10 08:33 大字

我读业大文科班的时候,有一位教古汉语的老师,姓张。他六十多岁的样子,偏瘦的中等身材,总是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戴一顶干部帽。一副圈数挺多的黑框眼镜,架在他的鼻梁上,老往下滑,他时不时的就要用手指往上推一推,有时候白粉笔屑就蹭在他的鼻头上。

张老师是解放前的大学生,一肚子学问。他讲课嗓音洪亮,坐在最末一排也听得清楚。他读课文时,喜欢在讲台前走来走去,读到兴处,还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焉矣哉,抑扬顿挫。尤其是古诗词,听来似读似唱,声情并茂。当时我就想,如果他戴上瓜皮帽,换上长衣大褂,这不是活生生的旧时私塾先生嘛!虽然是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但张老师讲课活络,不死磕教材,经常讲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东西。比如他讲音韵,除了按普通话朗读之外,遇到一些特殊的字眼,他也会提示大家,告诉我们遇到另一种读音的时候,不要否定它的正确性,甚或那可能是更准确的读音。

张老师讲课,有一个特点,他善于提问学生。有时候他讲着课,会突然停下,叫起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他说为了加强同学们的印象。所以,听他的课,不敢开小差。记得有一次,学习先秦散文之《战国策》,其中《南辕北辙》一文,老师念完一遍,开始提问。结果喊到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老师问“吾用多”的“用”,在此作何解?我脱口而出:我钱多。同学们哗然。张老师说,大家别笑,这个解释是基本准确的。用,就是盘缠,可以作钱币解释的,不是有个词叫“费用”吗?我有些沾沾自喜地坐下了。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这篇文章。因为喜欢张老师的讲课风格,所以也记下了好多老师讲过的文史典章。有些原文,现在还能背诵。

至今,三十多年了,老师已驾鹤西去。但他讲课的情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 办您满意教育

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抒彦2021年,市北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教育改革创新成果斐然,学前保教服务品...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