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文脉薪火演《易》梦

潍坊日报 2021-09-03 09:01 大字

◎李树森

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练厚重。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亦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神秘殿堂。

近年来,关于易学是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源头之一的学说,已在学界达成广泛共识,即便在民间,也有着更为广泛的认同。她从伏羲到黄帝再到文王以及孔子以来两千多年间的易学文化传承中,直接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的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学文化源远流长。

漫步时空隧道,追寻着古代哲人的身影,倾听着他们轻轻的对吟呓语,我仿佛看到,6000多年前,原始人文始祖伏羲氏正在聚精会神地画卦,并演绎着那个时代的思想体系——《连山易》;4000多年前,人文始祖黄帝正在与群臣对话,演绎着那个时代的人类思想精华——《归藏易》;3000多年前,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运筹着天下大势,推演着他的治国理政方略——《周易》,从而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历史。

孔子作为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在编选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易经》作为中国古代首推的重要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易经》的这一崇高地位,自从在汉代被进一步确认以后,直至清代,历朝历代都占据重要的学术位置,在有的历史时期还一度成为“显学”“官学”,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演《易》用《易》几成风尚。

穿越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司马迁在其穷毕生精力撰写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的演《易》用《易》正在做着精彩的描述:“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帛书《易传·要》对孔子晚年的研易活动,更是有着生动的描述:“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而在《论语·述而》篇中,也有孔子自己对于《易经》相见恨晚的慨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其六十九岁几近“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年,对《易经》的热爱程度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由此可见,易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研易著作汗牛充栋,用易典范层出不穷。完全可以说,一部易学史就是一部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史。仅以宋代为例,除了哲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等均有易学专著外,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王安石,史学家司马光,理学家朱熹等,也皆有论《易》、解《易》之作。而一家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则以子承父命的意绪,合作著成了《东坡易传》。易学作为历史上的传统“官学”,由皇帝主持编纂易学典籍的也不乏其人。明初,永乐帝修《五经大全》,其中有《周易大全》问世,“书成,风靡全国”;清初,“留心经义五十余年”的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编纂了《周易折中》,并御制序文介绍。清末重臣曾国藩的成功之处,与演《易》用《易》不无关系。曾国藩一生自许要“以读《易》为正业”,在他的家书和日记中,其读《易》致思、用《易》致理的例子随处可见。这表明,演《易》用《易》不仅成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立论、立言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指导他们立德、立功的重要方法。《易经》的辩证思维和由此而推演形成的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正一代又一代地演绎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宁静厚重的文脉传奇。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哲学精神的源泉之一,在中国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思想文化形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17世纪,《易经》即以拉丁文为译本传之于世,现已被译为法文、日文、英文、德文、朝鲜文、荷兰文等广泛传播。

就如同《易经》所阐释的一样,兴衰存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四大文化圈中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有的随着时代的延续而烟消云散了,有的在滚滚的历史大潮中,被大浪淘沙了。而唯有中华文化却一路走来,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尽管期间也经历过凤凰涅槃,演绎了兴衰存亡周期律,但却顽强地传承了下来,并且浴火重生,继续生发着耀眼的光芒,传递着人类智慧生生不息的正能量。这其间,易学思想文化的传承可谓功不可没。

我有幸生长、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年代,时时刻刻感到无比兴奋,直至把个人梦和中国梦、民族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在1978年那个改革开放元年,我开始了人民教师和国家公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在充满激情的工作和生活中,在这样一个让人人都能够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时代,我循着伏羲《连山易》、黄帝《归藏易》和文王《周易》的足迹,参演着古今中外人文思想经典精华,怀揣着古人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和美好梦想,伴随着人类踏入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终于编纂完成了《中和易经》,构筑了我的人生追求和梦想。十年磨一剑。2000年,《中和易经》首先在山东《青年思想家》杂志刊发,阐释其编辑主旨的《中易概论》,在2004年首届中国哲学大会上发布交流。200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易》,同年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及各大高校和地方图书馆收藏。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无论伏羲《连山易》、黄帝《归藏易》,还是文王《周易》,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精华的结晶。《中和易经》的问世,是适应我们这个时代,应时而发的必然产物。盛世修典,文为时作。我作为一个耕海拾珠者,只不过是以《易经》为纽带,把古今中外体现中和易学价值理念的名人名言珍珠玉串般地攒和在了一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奉献上了一份心力,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因版面所限,本文有删节。)

新闻推荐

8家上市航司营收齐增长 3家头部航司合计亏损166亿

截至9月1日,8家A股上市航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已经全部披露完毕。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随着二季度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已恢复到...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