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尧山十一鼓

渭南日报 2021-05-13 23:39 大字

郭钊

“尧山十一鼓”是渭北民间神祀社火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渊源与古老的尧山庙会紧紧相连。

尧山又名浮山,地处蒲城县城以北12公里,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这里青山叠翠,古柏盘崖,泉清如镜,奇石遍山,殿宇古朴典雅,历代石碑林立。自宋代崇宁年间被敕封为灵应圣母之后,尧山香火渐盛。人们敬仰尧山、崇拜尧山,山前、山东、山后的民众先后自发成立了11个神社,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民间祭祀活动,每社都有20余种鼓谱和敲法,总数超过120余种,这种神鼓的演奏统称为“尧山十一鼓”。

“尧山十一鼓”取材于农耕、狩猎,起源于唐末,盛行于宋代。千余年来,传承不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乐舞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形成了其固定的民间文化模式。

“尧山十一鼓”的品类分为大鼓、花鼓、腰鼓和八仙鼓等。它们表演形式分为路鼓、跑鼓和阵地鼓。鼓点雄壮有力,节奏紧张刚烈。

大鼓表演通常1~3名鼓手,钹手若干、锣手1~3名,一般由12~18人组成,鼓手兼作指挥,按照鼓谱开始表演,通常从牛白山、跛子咚、老娃愆、摘豆角、刮刮吃、花样鼓、芝麻扎、十样景一个轮回大约为七八分钟。花锤,交叉锤左右弓,蜻蜓点水、狮子盘头、鹞子翻身具有浓厚的远古风韵;农夫收割、摘豆角夸张地反映了农耕文化里的紧张与欢乐;九路鼓谱中的十样景里梳头、刷牙、拍土、抽烟、挠痒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活状态;此外从这些民间的鼓舞中,似乎可以发现祝福、忏悔的某些情绪。

花鼓起源于宫廷舞蹈,通常由9人组成,1名指挥,8名演员,指挥俗称“花鼓头”是丑角行当,或鼻梁涂白扮成小丑;或化妆成戏剧人物如孙悟空等,花鼓头要求动作滑稽、举止轻浮,幽默搞笑,活泼诙谐。演员武旦装束,着装上青下红或上红下青,英姿飒爽,英武俊俏。古时候受封建礼教约束,坤角奇缺,均由英俊小伙扮演,1949年后随着妇女解放,女青年渐渐成为这一行当的主力军。

路鼓为游行时行进中花鼓表演,场地鼓为围场就地表演,“封四门、套四花,就地换七麻花八”,时而一条鞭,时而水围城,循环往复,错落有致。表演时斗子旗、芯子、八仙、旱船、高跷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花鼓以它浑厚的文化积淀,沐浴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传不衰,充满了旺盛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民间艺术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腰鼓和八仙鼓,也是尧山社火中精美的组成部分。虽然表演的地域不大,普及率很低,但经过了岁月的洗礼,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仍然被尧山周边的村民传承了下来。

千余年来,“尧山十一鼓”传承不息,影响巨大,虽曾因破除“四旧”而被禁演,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蒲城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近年来,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民间文化的印迹在人们的心中渐渐隐退,“尧山十一鼓”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蒲城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保护“尧山十一鼓”的十年规划》,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绝不让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人间消亡,群众也自发地成立了各种振兴“尧山十一鼓”的民间组织。2018年,“尧山十一鼓”被评为渭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5月11日,位于高新区的山东惠风精密智能机电设备生产科研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据了解,该项...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