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我区一驻区调解员成功调解案件892件 架起诉讼对接“连心桥”

烟台晚报 2021-04-27 07:08 大字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衣文萍 通讯员 付荣进 摄影报道)“磨磨嘴皮,跑跑腿,用自己的一点法律知识和沟通经验,就能省去当事人来回奔波打官司的麻烦,更重要的是能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很值。”这是驻区法院人民调解员张学诚的一段话,听着实在又诚恳。张学诚从教育岗位退休后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自2016年8月1日至今,他共成功调解案件892件,不仅为当事人架起了诉调对接“连心桥”,切切实实地减轻了群众诉讼负担,还节约了司法资源。

今年年初,两位来自河南的当事人给张学诚打来表示感谢的电话。要不是张学诚一遍遍做被告的工作,他们至今也要不回2.5万元的劳务费。2017年3月,原告两人跟被告签了劳务合同,从事电器方面安装调试工作,结果活干完了,劳务费一直没给齐,2020年年底两人把对方告上了法庭。张学诚深深理解两原告的不易,积极联系被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被告付清了欠款。“要是调解不成,两个原告还得从河南安阳过来开庭,拿到判决后对方若不主动履行,还要申请强制执行,来回折腾好几趟,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拿到钱。”张学诚向记者介绍。

通过调解,张学诚和进驻我区法院的另外两名人民调解员,将大量纠纷化解在了诉前,收到十余面锦旗,今年截至4月14日,区法院案件调解率达到35.2%。“经过我们的调解,很多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劳务纠纷等得以案结事了,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了矛盾。”张学诚说。

不仅是民事纠纷,张学诚还参与行政和解工作。曾经有三起纠纷被张学诚一气化解。他从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分析邻里纠纷对当事人的精神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影响,最终促使涉事双方达成和解,冰释前嫌,和解协议达成后,三起案件以当事人申请撤诉而结案。

为提高调解效率,张学诚平时认真学习《民法典》,还从《人民法院报》《山东法制报》等法制媒体上整理优秀案例,目前已经整理了一百六十多个,还在微信群里分享,已经有不少“粉丝”。“虽然做调解工作月工资不高,但我觉得很值,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份成就感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张学诚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环境,我要活到老学到老,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工作,让小康社会更温暖。”

新闻推荐

风雨相伴多年为何对簿公堂

最近一段时间,早报热线82888000接到多位老年读者反映家庭矛盾,甚至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最终对簿公堂闹离婚的事情。据...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