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南边境待了四天 这里的人每天泡在树里 | 眼光
摄影、文字 /调反唱唱
编辑、设计 /宗辰
编者按:来到芒棒村四天之后,旅行编辑唱唱发现了当地村民和树木的秘密契约。这里的榕树下涌出50℃的温泉,一天的每个时段里都有穿着民族服饰的当地人来到这里,钻进树洞,享受自然的福利。树是当地的养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而一个礼拜前,我只闻得到办公室桌椅的味道。作为一名旅行杂志编辑,在城市连续加班两个星期之后,我决定去一个有树的地方躲躲。
那是云南德宏的一座乡村,名叫芒棒,40公里以外是缅甸。傣族、景颇族、汉族、缅甸人聚居在此。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市集,而是一棵200多岁的大榕树下。
男女混浴,树是天然桑拿房
李三叔(化名)是我在饭桌上认识的朋友,当地有名的中年光棍,今年40岁。2月份他的父亲去世,李三叔从福建回乡奔丧。一个多月过去,气温从十几度上升到二十几度,西瓜已经成熟,泼水节也日渐临近,李三叔依旧没回福建打工。
没回去的原因之一是农忙加剧,芒棒村是种植村,家家户户都有十亩以上的地。玉米和西瓜是夏季作物,秋天当地开始种植遮放米——这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现在销往全国各地。当下是卖西瓜的好季节,往常缅甸西瓜更为便宜,但今年无法进口,国产瓜抢手,村民们比往年更加忙碌了。
村民在瓜田干活
当地新郎
另一个原因是温泉。在老家的这段日子,李三叔的一般上午在西瓜地大汗淋漓,下午在亲戚婚礼上推杯换盏,晚上去树洞泡上一个多小时温泉。毫无疑问,最后一项才是李三叔一天中最舒适的时刻。在那里,他能碰见半个村子的熟人。辛苦劳作一天后,和亲戚朋友三五成群地来到树洞温泉沐浴,是李三叔的祖祖辈辈一直保留的生活习惯。
水从榕树根下流出,流速恰到好处,肥皂泡染白的池水隔几分钟就会“净化”,旁边沐浴的人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隔着一米远,还有另一处长方形池子,晚上的温度偏低。想要独处时,李三叔也会去那个池子里闭目养神。
村民们在温泉中洗浴
大约因为泡在水里,这棵榕树的根系特别发达。一些漏在外面紧紧嵌入土地里,还有一些深植于地底下,它们神秘地藏于树洞里,要无所畏惧的人才能一瞥真容。
树洞漆黑幽深,最多可以同时容纳12人进入,最长的“旅程”是在洞里走20多米,按地上的距离来算,可以穿过马路抵达农田。树洞的数目也不少,一个洞口通向20多种选择,当地人奉劝那些没有方向感的游客不要轻易探索。
而那些熟门熟路的当地人会把手电放在脸盆,再把头埋水里憋一口气,跟着漂浮的脸盆一起钻进去,但他们也不会游太远,片刻后就从另一个树洞里冒出头。我鼓起勇气游进去,惊叹于大自然意想不到的奖励。头顶粗壮的树根,曲折环绕的兜兜转转,以及深处更加清澈的泉水。我才恍然大悟:树洞里的世界不是恐怖,而是敬畏。身处其中,就像置身于天然桑拿房一样,洗净一天的农忙疲惫。
村民用温泉循环水淋浴
长方形水池
不同于现代都市人的拘谨客气,芒棒村里的人们遵循着自然原始的生态——树洞温泉是男女共浴的天然场所。虽然这番景象起初的确吓到初来乍到的我,但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夫妻之间互相搓背,女性在众目睽睽之下用一块筒状长布作为简单的遮掩更换衣服,都是再自然不过的日常而已。
喂饱肚子和精神,树是养料
村镇公交一路从遮放镇开往芒棒村,就像置身亚热带植物园。中缅边境热带树木繁多,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香蕉树的叶子可以包裹各种食材,做出甜咸辣酸的各种小吃。橡胶树分泌的胶乳可制作高级家具、纤维板、胶合板、纸浆等,支撑着这里的部分产业。此外还有椰子树、芒果树、木瓜树、香蕉树等生长着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是夏季甜品的主要搭配。
车上的是铁刀木,大的可作家具雕刻
芭蕉叶烤金针菇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恩树木带给他们的丰富资源,因此延伸出对树木的精神崇拜和宗教信仰。“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这是傣族歌曲《一个美丽的地方》里的咏唱。其实在傣族的众多艺术作品中,诸如歌谣、舞蹈、诗歌中,树均被当做神圣的象征。特别是枝繁叶茂,年龄较大的古老大树,更被当作神树崇拜着。
在村子的另一头,新婚夫妇会在一棵大榕树下拍摄婚纱照,以求树神给予幸福。温泉旁边的另外两棵大榕树,为村里人祭祀之用。
至于温泉的那棵大榕树上,挂着两张南传佛教的佛牌,是06年经营者挂上去的。年近60的瞿武常去给树神拜拜。他在温泉旁边经营着一家傣族竹楼式的小卖铺。瞿武的父亲是从200公里以外的保山来支边的汉族知青。这也是德宏大多数汉族人来此处的原因,在此之前这里是傣族和景颇族占绝大多数。瞿武年轻时出门闯荡过,年长后选择回到芒棒村“守护着这里的温泉”。瞿武的儿子生于1992年,人生轨迹几度与父亲重叠。“以前,我从来不在家好好呆着,现在有了孩子不想出去了”,他觉得这样的人生发展是大自然的规则,命运的安排。
瞿武坐在下至温泉的台阶上,
背后是承包村民自建的稻草屋
村口的聚果榕果实
芭蕉树
村民家门口的木瓜树
镇上卖水果的农妇
在温泉负责打扫卫生和收取卫生费的景颇族阿姨是临近村庄的村民,她也有在大城市打工的经历。以前为了赚更多的钱,她三番五次地出走,最终还是选择归来与温泉为伴。
问缘由,他们也说不好,但说是精神信仰也好,说是远离喧嚣,贴近自然所赋予的心理疗愈也罢,总之留住他们的,还是树洞温泉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洗礼。
自给自足的村子里,也有时代隐忧
“老铁们给我点个赞,一会带你们去树洞瞧瞧”。江西来的快手主播胖哥(化名)靠着给人介绍树洞温泉,一上午赚了1400元。有人提议,如果拉近镜头拍到那些穿着暴露的女性,就给胖哥送大礼。胖哥以一句玩笑话拒绝:“都是老妈子,有啥可看的”。
胖哥的直播声音太大,遭至一位当地老妈妈的反感。好在快手抖音的流量潮水还没有蔓延到这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样的惊扰目前尚可忍受。但现代化商业化的步伐不曾停止,村民们始终有隐忧。
温泉旁边的一家小卖铺,主要经营零食、洗浴用品
经营者是一个德昂族奶奶,在当地人数极少,
如今穿着以及生活习惯上已经接近傣族同化
几十年前,三个当地村民承包了温泉后自主经营,他们帮助改善了部分洗浴条件。之前乏人管理,温泉的卫生条件的确堪忧。诸如原先村民拉着耕地的牛来这里洗澡,长方形的水池积满淤泥。树洞下面的池子总有泥土下落,在池子周边摆上了小石子后,泉水才常年维持如今的清澈。
近几年陆续有外地地产商看中了这块蛋糕,想买断这里的所有权,但遭到当地村民集体抵制。但据承包村民的侄子李九畅所说,2019年这块地卖给了别人,三个承包商已经签过合同。这次村民的抵抗不如往常激烈。因为商业化的蓝图是参考丽江的旅游发展,不止划界温泉,也涵盖了附近300亩的土地,占用的土地均承诺给予村民补偿。经过了漫长的商议,最终每家每户都签署了合同。到了那时,门票会涨,属于他们的宁静也会随之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开发商的资金链断了,这块地迟迟没有发展起来。但村民们依然担忧未来的招商引资还会纷至沓来,“五年之内,这里会大变样”,李九畅预测道。
收费处,三元的门票,名曰“卫生费”
随着时代变迁,树洞温泉的其他变化也在悄然发生。22岁的李九畅长相酷似缅甸人,幼时随着继父去了山东,14岁回到家乡芒棒。那是2013年,他还记得初来树洞温泉时“人多得像赶集似的”。现在很少见到类似场景,究其原因可能是村庄人口流失和现代化的热水器普及。
李九畅和叔叔
住在隔壁村,隔两天来一次的一位傣族大爷,也感慨现在的树洞温泉大不如前。幼时但凡有感冒发烧,父母都会带着他来温泉泡澡,“来这里泡一泡,比打针吃药管用多了”。大爷所言非虚,所谓“温泉疗法”在医学上的解释是天然硫磺水,其中的矿物质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洗浴后大部分化学物质残留在皮肤上,亦可治疗一些皮肤病。但是从感受上,大爷仍旧觉得现在再也找不回往日的“神清气爽”,他猜测可能是水质的原因。“我看电视上说气候变暖,可能和这个有关系”。
温泉旁用于祭祀的树
村落小街
但究竟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大爷不得而知,只是他不再把改善身体状况和树洞温泉联系在一起。对于小时候温泉的样子,也渐渐在他的脑海中模糊,他数次想回忆起那些场景,说出的却是一些难以拼凑完整的碎片。
“这些过往就像一瞬间”,他最后无奈地说。仿佛那些和温泉一辈子连在一起的人,也在日渐消失,连同关于温泉的最初记忆也从世上抹掉。
运营编辑/胡雅婷
新闻推荐
为普及幼儿急救知识,提高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幼儿突发症状处理的能力,保障幼儿在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下成长,4月15...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