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清明秋千飞 单饼滋味长 ○高铭昱

西安日报 2021-04-03 03:35 大字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简山 绘制)

出西安北门,入关中环线,即可到达我的家乡——阎良区振兴街办谭家村。这里北倚富平、西接三原、南靠临潼,为两县两区相交之地,是陕西最大的山东移民村,先祖多系清末民初迁徙而来;民俗独特,民风淳厚,清明节更是有着别样的韵味。

扫墓与踏青,一直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在谭家村,这些活动是在清明节的前一日举行的。此日是有26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遇难而诞生的。寒食节的习俗是吃冷食、祭祀、踏青,后来这些习俗多移至清明节,可家乡人则雷打不动地遵循古风。在寒食扫墓,被称为“添土”;清明节,则是村民们春日的庆典。

传统节日,都有与之对应的食品,如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唯清明节似乎缺少众皆认同的节日食谱。谭家村的清明节,是与单饼卷鸡蛋联系在一起的,逾百年而不变,就像除夕的年夜饭,约定俗成,万家同风。

单饼是山东老家的叫法,莫言的小说里经常提及。在阎良周边,单饼被亲切称为“山东大饼”,称呼虽则有误,却已然风靡。这饼不是大家熟知的玉米煎饼,而是精麦粉和面、擀成薄饼后烙制而成。制作讲究,每张饼要擀七十二下,谓之“下下增筋道”;烙时要三翻九次变换角度,这叫“次次添清香”。传统单饼个较大,直径一尺有余,烙时要有专用的鏊子,翻饼有木质的特用饼杖。烧火取柴以碾后的麦秸为最佳,麦秸火均匀而不毒。现在用炉火,就要讲究扩展得足够大,以使受热均匀。单饼成品薄如蝉翼,软如锦绸,薄而不焦,软而不裂,刚柔相济,入口筋香。

单饼的正宗吃法是卷鸡蛋。煮熟的鸡蛋待剥前,蛋皮不能自己磕开,而是要碰破。带上煮熟的鸡蛋去左邻右舍寻对手互碰,是这里小孩子的最爱。唐代诗人元稹有诗曰:“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可见这一民俗大有来历。鸡蛋皮碰破剥净后,用饼揉碎摊匀,撒盐末(芝麻盐最好),卷起即可食用。鸡蛋的清香与单饼的麦香交融,令人品尝一次永久不忘。还可烙饼后,将大酱切片放置于鏊子上,利用余热烙至焦黄,这种加工方法为“熥”。加工时酱香满街可闻,以其佐饼而食是另一种美味。

近年来,到谭家村品尝特色风味者众,这也让清明节前后的单饼供不应求,还衍生出更多吃法,比如卷大葱、卷烧肉、卷各式菜品……饼不压菜味,菜不夺饼清香,饼味尽显,菜味依旧,相得益彰。以饼待客,可奢可俭,可荤可素,不卑不亢,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

打秋千是家乡过清明节的另一个重头大戏。早年,一过农历二月二,家家户户院子里就都挂上了秋千。清明将近,村子里的空场上,都会支起高过屋顶的秋千架,偶尔还会有旋转秋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每逢过清明,生产队会放假一天。这时,不分男女老少,玩过碰鸡蛋、吃过单饼后,蜂拥而出,围在秋千架旁,争先恐后上场。打秋千是个没有门槛的运动,大家踊跃参加,展示自己的绝活。即兴的表演往往精彩纷呈,有单人的,有双人的,有站立的,有坐着的,有的故意在打秋千时做出很多惊险动作,以博得众人尖叫为快。然而,得到叫好声最多的,却总是那些飞得最高的勇士,打秋千的能手可以荡到与秋千架的横梁相平。这不仅需要力量和技术,更需要胆气。

这天打秋千的,老人们也不鲜见。可秋千架上,女子最引人瞩目。“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无论闺女少妇,小孩老人,都会穿上自己最新最好的衣服,带着自己最娇最美的笑容走上街头,结伴而行,欢声笑语。秋千架上,更多见女子的英姿,她们高傲地蝶飞凤舞般展现自己柔媚而强健的风采,其中有荡得好的,可蹬到平梁。

如今,这里的清明节习俗已演变为一个延续多年的文化旅游节,延绵的民风民俗在三秦大地上绽放出齐鲁文化之花。

新闻推荐

73年,他终于圆了心愿“爹,栓儿看您来了……”

刘全林在观看张善清烈士画像。“第一位烈士的名字就是您父亲,张善清!”76岁的刘全林使劲揉了揉双眼,仔细看着父亲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