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里的美好回忆
□张全勇
春日的一天早上,我和老婆出门晨练。途经一处公园,传来一阵抑扬顿挫的声音,只见一对银发老夫妻在春日暖阳的照射下互相依偎着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老头手里捧着一台红色的收音机,两人面带微笑津津有味地听着广播。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心生感慨,尤其是那台小巧精美的红色收音机勾起了我对童年听评书往事的回忆。
我的童年是在山东平原的一个农村度过的。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电子游戏。读小学没什么补习班、兴趣班,也不像现在的孩子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再帮家里干完割猪草、放牛、放羊、拾柴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剩下大把的时间都用来和小伙伴们玩耍。玩的游戏主要有捉迷藏、过家家、丢沙包……夏天还可以下河游泳、捉鱼摸虾,冬天可以滑冰、堆雪人、打雪仗。相对来说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主要有看小人书、听长辈讲故事、看坝坝电影、听评书等,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王刚说的《岳飞传》《杨家将》《水浒传》《隋唐演义》《敌后武工队》《闪闪的红星》等评书。
跑着听评书一般发生在放学的路上。那时候,每个村都安得有大喇叭,喇叭里每天的中午和傍晚都会准时播放广播电台的节目,其中的最受男女老少欢迎的就是评书节目。其中,刘兰芳说的评书清脆洪亮、铿锵起伏,田连元说的评书诙谐幽默、扣人心弦,袁阔成说的评书潇洒自如、稳健大气,王刚说的评书则是浑厚低沉、情节曲折。我们小孩子大都比较喜欢刘兰芳说的评书,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穿透力强,隔着很远就能听得清清楚楚。每天上午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大家都早早收拾好书包,下课铃一响就朝校门奔去,和小伙伴手拉手一直跑到能够听清楚大喇叭里传出的评书声,才气喘吁吁地放慢脚步一边听一边朝家走,如果听不清楚了就赶紧跑到下一个大喇叭下面接着听评书。我和小伙伴就这样跑跑听听,几里地的放学路跑完了评书也听得差不多了。
坐着听评书都是发生在写作业和吃晚饭的时候。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家逐渐添置齐了“三转一响”(“三转”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指的是收音机)。我家的收音机是“红灯”牌的半导体收音机,有一块砖头那么大,收音机的外面还有一个皮套。平时收音机靠墙摆放在堂屋的方桌上,不听的时候母亲用干净的布罩小心地将收音机盖好。要听的时候才把布罩取下来,听完以后赶紧盖好。每天吃饭的时候,大人打开收音机,调到我们喜欢听的频道,只要收音机里传出那句:“上回书说到……”原本叽叽喳喳的孩子们瞬间就静了下来,都规规矩矩地围着饭桌坐好,端着自己的饭碗大气都不出,竖起耳朵听,生怕漏掉了一个字。有时听到精彩的地方,经常是忘记了吃饭,直到父母轻轻用筷子敲一下桌面,才如梦方醒般赶紧扒拉几口饭。
蹲着听评书一般是农闲时节和逢年过节的时候。临近春节,村子里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年的大人满心欢喜地准备年货,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村子里疯玩傻跑。说书先生为了养家糊口,开始到乡村讲评书。讲评书的时间一般是晚上八点,村里的祠堂里灯火通明,院子中央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太师椅,桌子上摆放着扇子、醒木和一碗热腾腾的茶。与桌子相对的地方放着十来把太师椅,是给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和村干部坐的,大人们都自己带着凳子找合适的地方坐好,孩子们则挤到大人的前面靠着大人的腿蹲成一排。直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得差不多了,穿着长衫的说书先生才在村长的陪同下不慌不忙地入场,端端正正在太师椅上坐好,扇子一摇,拿起醒木往桌上一拍,整个祠堂顿时静下来。说书先生仅凭一张嘴说尽古往今来天下大事,说得如烟往事活灵活现、英雄的形象如同就在眼前、惊险的情节恰如身临其境,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正听到精彩之处,随着“啪“的一声醒木声,说书先生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夜已经深了,大家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回家。直到此时大家才感觉脖子酸痛,原来是由于听书的时候目不斜视,伸头仰脖所致;最惨的是孩子们因为在地上蹲得太久脚酸腿麻,在父母的连拉带拽之下跌跌撞撞回家去了。可是,这一切却不妨碍孩子们第二天继续蹲着听评书。
一段段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评书故事陪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故事中一个个高大的英雄形象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他们精忠报国、舍生忘死、不怕困难的精神一直感动、激励着我!
如今,听评书早已不再是人们娱乐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项目,更多的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潜移默化间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祖国的发展!我为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而幸福骄傲!
新闻推荐
3月17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100条山东红色旅游线路,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入选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三...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