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孙成民
就业,曾经只是城里人的事儿;现在大不同了,有两亿七八千万农民走出家门打工,他们要有活干有钱挣,首先需要工作岗位。
能为这么多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城市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建筑行业、服务行业等等,功莫大焉,它们为众多农民工创造财富提供了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打工的步子不再迈出本县,他们在离家十几里、甚至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找到了工作岗位。这些留在本地打工的农民,早出晚归,挣钱照顾家人两不误,心里的满意可想而知。
近些年,山东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可谓不遗余力,很多地方,无论是本地人办企业,还是外来者的投资,都不嫌小、不嫌少。一些地方在小微企业上大做文章,从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到扎实的服务措施,让山东各地的小微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小微企业,用工多不过几十人,少的只有几人,可这样的小微企业多了,多到每个乡镇都有多处,多到很多村也有了,那就是个庞大的数量。这些庞大数量的小微企业,能为农民提供太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记者前不久采访过一个村。这个纯农业村,近几年发展起来14个小项目,让全村劳动力实现了不出村便能就业。
这几年,记者在山东各地,看到的最高兴的场景之一是:每天早晨和晚上,进出县城的各个路口,挤满了进出的各种车辆。这个时候骑乘这些车辆的,大多数是在县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早晨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在各自的单位工作一天,晚上又回到四面八方的村子。
看到这一场景记者高兴,是知道这些匆匆忙忙进出县城的农民,在县城里有活可以干,有钱可以挣,他们一家人的财富就真正有了源头活水。
基于此,我们就更应该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要嫌企业小,小的多了一样有效果,小的发展起来就变成大的。仔细呵护,认真扶持,现在还很小的市场主体,不但能发展壮大起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还能为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岗位。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以前的农民来说,说到勤,前提条件就是他们要有地来种;对二亿七八千万的农民工来说,前提条件就是他们要有工作岗位。有了工作岗位,这些农民工才能真正“不匮”。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勤则不匮”。
新闻推荐
校外培训机构本应致力于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山东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却与一位学生家长“联手”做起了非法制售...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