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逛博物馆成“新年俗”

大众日报 2021-02-15 09:57 大字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 杨璇

年俗在变,年味不减,“过年”的文化意味日益凸显。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人选择走进博物馆寻找年味,文化过年成为新时尚。春节期间,多地博物馆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展览、非遗项目展示和民俗活动,吸引人们“博物馆里过大年”。

走进山东博物馆,市民可以观看“虫·逢——世界珍稀昆虫标本展”“山静日长——明代文人风雅录”等新展,还可以参加木版年画拓印、写春联、剪窗花、猜灯谜等年俗体验活动以及“知书”“达礼”“大明华服”等一系列丰盛的春节文化活动,在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中,感受到中国传统年俗的传承和保护。

牛年自然也少不了“牛”的元素。青岛市博物馆推出的《牛气冲天:辛丑生肖贺岁胶东五市联展》共展出生肖主题文物55件(套),分为“生肖纪岁”“丑牛辟地”“灵牛厚谊”三个单元。展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陶器、铜器、木器等6大门类,为观众生动讲述与牛相关的那些牛事儿和作为中国吉祥文化代表之一的生肖文化。

春节博物馆热,主要得益于博物馆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的探索与实践。面对观众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在展览与传播上不断完善,满足不同知识结构观众的观展需求。同时,对受地域等因素影响,未能亲临博物馆的观众,博物馆通过科技的力量,把文物放到线上供他们欣赏。孔子博物馆推出的“天清地宁”孔府过大年展的VR云展厅,让观众“宅”在家里,“云”游博物馆,品味孔府传统年俗,欢度中国年。

新闻推荐

家乡的高质量发展振奋人心

□本报记者王健2月13日,大年初二上午,记者拨通了山东菏泽老乡、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