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剧集完美还原振兴中国思想道路的开辟过程,导演解密镜头符号背后的深意长城枣树车辙,《觉醒年代》细节含隐喻

新京报 2021-02-06 00:46 大字

陈独秀和李大钊站在残败的长城上,谈论长城对中国、对中华文明的意义。金鱼车辙枣树长城在几千年前抵御入侵,但在20世纪初,已经没有这个功能了。破败的长城隐喻当年国家衰败。

《觉醒年代》正在央视一套和优酷视频播出。创作者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用表达与思考穿针引线,为观众完美还原了振兴中国的思想道路的开辟过程。

与此同时,《觉醒年代》将动物入画,以车辙、长城作为历史文化背景的特别符号,通过枣树、风沙等写意的方式传达历史之韵……该剧导演张永新日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解密了部分剧中镜头符号背后试图表达的思想深意。他希望通过艺术化的视觉符号,让观众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获得更深层的思考。

细节关键词1动物

第一集结尾,陈延年发现碗里有一只蚂蚁。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把蚂蚁挑出来,放生至路边的野花上。在张永新的创作中,该细节与第二集中陈独秀放生青蛙可以对照来理解。第二集,陈延年兄弟二人为讽刺父亲,把“荷叶黄牛蹄”替换成了活的青蛙,而后陈独秀将青蛙扔到了院子里的水池中。“这是一对在剧中一开始就‘拧着’的父子。但在对待动物上,他们又有共同点。”

“动物入画”在《觉醒年代》中不少见。例如陈独秀给同学们讲述“国民之最后觉悟”和新青年的六条标准,一只蚂蚁爬上了他的话筒;滂沱大雨中的街道上,毛泽东怀抱着一摞《青年杂志》创刊号穿街而过,镜头两次拍到一只鱼缸中的金鱼……

张永新认为,这些“隐喻”背后的含义,创作者不便将其讲得太透,“它仅仅代表我个人心中的某个意象。我倒是非常希望观众朋友看的时候,能够有更多元的解释。”

细节关键词2车辙

“车辙”在《觉醒年代》中是一个带有高度隐喻和象征性的细节逻辑。自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车辙,那时中国的车辙就被框定下来,包括尺寸按秦尺多长,2000多年一直没有太大改变。但直到剧中故事发生的1915年,西方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但中国,还在用车辙。

剧中,骆驼商队、老百姓的车、北洋军阀的士兵马队的马蹄子,都要从车辙上踩踏过去,甚至张勋复辟时扔下来的黄龙旗也落在了车辙上。在张永新看来,这些视觉上的符号所形成的隐喻,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尽可能多且真实地展现“车辙”逻辑,《觉醒年代》的美术部门专门做了75米长的大车辙,由工作人员扛着,随时跟着剧情铺在路面上,铺在镜头前。张永新试图在这样的一部作品中,拓展戏剧的视听语言,把剧本所希望表达的内容,用一种艺术且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

细节关键词3“小热昏”

“嚓啦啦小锣敲起来,《青年杂志》已出版,中国社会多磨难,陈独秀两张药方来公开,德先生,赛先生,已经跑到中国来……”第三集中,上海街边一位民间艺人,用传统的“小热昏”小曲,在看热闹的老百姓和外国人面前唱着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所表达的“新思想”。

“小热昏”是那个年代比较普及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之一。但“小热昏”更特别的是,其唱词里除了家长里短以外,还承担着最早的“新闻说唱”功能,“‘小热昏’是底层民众能够接受新闻、信息的很好的着力点。它也代表着一定的俚俗味道。”

细节关键词4两株枣树

陈独秀邀请周树人为《新青年》创作白话文小说。是夜,周树人激愤地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镜头随着周树人奋笔疾书的笔触落在纸面,而后缓缓拉向窗外。院子里一席清冷的月光洒下,打在枣树上。在这里,周树人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剧中鲁迅院子里的“枣树”,源于鲁迅创作的散文诗《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虽然枣树的画面在整部剧中只出现了几秒,但张永新坚持让制片部门特意从山东买了两株枣树,千里迢迢送往横店,栽种在剧中鲁迅的院子里。

“枣树是一个什么概念?(枣树)去干求知、桀骜不驯、向天刺穿的精气神,我以为特别像那个时期鲁迅先生的精气神,因此我们在把形象元素放到剧中时,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细节关键词5残破的长城

《觉醒年代》中曾出现长城的画面。那是一段残破的野长城。长城里长满了灌木丛,出现在画面内,一坨一坨的。在这段长城之上,张永新拍了两场戏。第一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站在残败的长城之上,谈到长城对于中国,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

第二场戏,是李大钊独自站在巍峨的长城之上,一袭长衫,风吹动着他长衫的衣角。李大钊背着手,面色平静,眼神坦然。他极目远眺,千里长城就在他的脚下,他的眼前。那一刻,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

在张永新看来,第二场戏中的长城,不再是衰败的,而是巍峨的,雄浑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新生,也直接切中了“觉醒年代”四个字想要传达的意义,“我相信那一刻,所有具有中华文化情结的人,都能感受到民族的力量。”

采写/新京报记者张赫刘玮

新闻推荐

山东省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记者杨润勤通讯员邓昱报道本报济南讯山东省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日前获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筹建。据...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