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大家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大众日报 2021-02-01 09:54 大字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回望过去,疫情怎样改变了医院、改变了医患关系、改变了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认知?我们选择疫情防控的前哨——医院急诊科蹲点,试图管窥其中的一个侧面。

“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一如疫情之前,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理解、配合,出现了令医护人员欣慰和感动的变化。

1月26日,因为腾地建设综合急诊楼,急诊科搬到了华美楼负一层。搬家后,适应疫情防控需要,顺应国内外急诊抢救室封闭管理的大趋势,抢救室实行了“无陪护”封闭管理。这就意味着,患者家属不能进入抢救室陪护,改为在等候区等候,患者的生活护理交给专业护士和护理员承担。当然,家属随时可去诊室找医生了解患者病情,遇到患者病情变化等情况允许探视,医院也正在筹备开放“云探视”,给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多心理支持。

让医护人员有点儿意外的是,患者和家属对这一变化,听了解释都接受了,没有一个找医护人员争辩的。“患者的抵抗力弱。封闭管理后,抢救室的环境会更好,一些检查和治疗就能在床旁做了。都是为患者好,家属能理解。”急诊科抢救室护士长姜玫说。

这让记者想到采访中姜玫说的一句话:“大家在一起对付的是病魔,医务人员、患者、家属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齐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良感到,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患者对医生信任度明显增加,对医生提出的诊疗方案,患者变得更好沟通了。他觉得,这与战疫强化了医患“同仇敌忾”的体验、加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有关。

又快到春节了,陈良想起了上一个春节的一个温暖瞬间。农历春节正月初六,他收到一条微信,是5年前他们抢救过的一位心衰患者发来的。他问陈良:“你缺口罩不?以前防雾霾,家里存了一些。”那时,到处口罩紧缺,医院也不例外。出院后从未联系的患者居然一直惦记着他,他感到心窝一暖。但陈良知道,心衰患者即便已经临床痊愈,抵抗力仍很差,一旦发病可能致命。怕他真来医院送口罩,陈良红着眼眶回复:“放心吧,够用,暂时不需要。”

疫情,对一些患者来说,直接改变了医患交流的方式。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吕慧霞的手机中,有好几个心衰患者群,都是几百人的大群。以往,心衰患者需要定期到门诊复查、加减药量,但疫情之下,为了减少他们出入医院的风险,医生转而通过QQ群、微信群来管理患者。这样,医生的指导就从定期见面变成全天候服务了。见吕慧霞忙不过来,她的学生和一些热心病友义务帮忙,提醒某位患者该注意什么了,该加药、减药了等。这些群,正是医生、患者同仇敌忾对抗病魔的缩影。

“同仇敌忾对付疾病,是医患关系的常态,而不仅仅是在面对疫情的时候。”陈良说。

新闻推荐

39种降价药在山东落地

本报讯日前,山东省医保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执行山东省首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1年...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