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感 受 老 一 辈 领 袖关怀民生的伟大风范 探访“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

济南日报 2021-01-21 11:44 大字

“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铜像(张铭摄)

“济南是一片红色文化深厚的革命热土,保留着极为丰富的革命文物和遗址。日前公布的《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里,济南市有84处/件入选。她们都是波澜壮阔革命斗争历史的见证。在纪念建党10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我们将逐一寻访济南地区的革命文物,将她们的光辉历史和现存面貌呈现给读者,让红色记忆激励我们奋楫再出发!”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经在短期内两次来到济南,两次都去视察了同一处地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工业北路的省农科院,在办公室宣传科科长李才林的引领下,探访了农科院南侧的“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中央的一组高大的人物铜像。李才林介绍,这处纪念地是为纪念毛泽东在1958年8月9日和1959年9月21日两次视察山东省农科院建设的,在1977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省农科院又投资300余万元进行了扩建。

1958年8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裴孟飞等同志的陪同下,乘车来到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当时还没有改为山东省农科院)。当时的山东省农科所副所长秦杰同志陪同视察一块丰产试验棉田,这是省委负责同志和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职工共同培植的。地里的棉花有一人多高,简直像一棵棵棉花树,整块试验田面积一亩,每亩密度为4444株,平均株高为130—150厘米,每株平均果枝数为25—28个,每株平均有桃81个,最多的达173个。

看到试验田里的棉花长得很好,毛泽东非常高兴,他望着棉田说:“好棉花!”接着,他亲手拨开稠密的棉棵,选择了一棵棉花,蹲下来和秦杰一起自下而上仔细地数了数一株棉花的棉桃。当数到64个时,毛泽东手指着上边的花蕾笑着说:“上边这些就不算了。”

毛泽东看到有的果节上没有棉桃时,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当听到回答说“这是脱落了,没有结成桃”时,毛泽东对秦杰说:“棉桃脱落是下雨的原因呢还是其他原因?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能否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

秦杰回答:“我们一定遵照主席的指示认真研究。”

之后,全所科技人员认真落实毛泽东这一指示,不仅对棉花,还对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在育种、栽培等方面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研究工作。

1959年9月21日下午1时,毛泽东在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等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省农科所试验田进行视察。

毛泽东顺着田间小路向南察看棉花试验田,沿路还先后看了蔬菜、多穗高粱、地瓜等农作物。这次毛泽东又一次专门询问了棉花试验田的情况,对棉花的长势、每棵棉花能结多少棉桃等进行了仔细询问。

人物铜像展现的,就是毛泽东第二次视察省农科院棉花试验田时的现场情景。

李才林告诉记者,其实他们还珍藏着和这个纪念地有关的另一件文物。在省农科院的展览馆,他让记者看了一通石碑,这是1977年12月23日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石碑”,由当时的“济南市革命委员会立”。

省农科院办公室调研科科长刘倚帆告诉记者,这通石碑原来就竖立在“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在后来整修时移到了展览馆内,更为科学妥善地保存,并向来参观的人展示这一段历史。“现在,这通石碑也是三级文物了,是我们展览馆内最珍贵的文物。”

在石碑后面的展墙上,展示的是一幅当年毛泽东视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棉花试验田的大幅照片,非常清晰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李才林表示,这处纪念地和这些文物都是省农科院的宝贵财富,见证了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关怀民生的珍贵历史瞬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们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为济南、山东保存下这段难得的历史记忆。(本报记者赵晓林)采访手记

农科院里怎么能有革命文物呢?当记者揣着疑问走进山东省农科院时,这个疑问依然存在。但当省农科院的人员带领记者走进办公区南侧的“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时,记者立即明白了为什么这里能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选中。

“毛主席视察省农科院纪念地”不是因为这里竖立着一组铜像,展示着当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当时的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情景,而是因为这个纪念地背后隐含的深厚革命历史内涵,隐含的国家领导人对于农业发展,对于民生的高度重视,对于能让老百姓吃好吃饱、穿好穿暖的那种殷切希望。

这里在1977年就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命名石碑也被妥善保存在展览馆里,还有当时拍摄的珍贵的毛泽东在棉田试验田内视察棉花长势的照片,这些都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记录,是承载一代人,尤其是承载着农业科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珍贵历史记录。

从省农科院有关人员的介绍中,在展览馆的说明文字中,都能感受到革命先辈谆谆教导的那种革命精神。从展览馆中展出的众多山东农业科技人才所取得的数不清的科技成果,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介绍中,记者也能深切感受到省农科院和这个纪念地之间的传承关系,那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

新闻推荐

跨多个领域融合一二三产涵盖全生命周期 山东打造中医药政产学研金服产业平台

□记者王凯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协会中医药传承创新联盟在济南成立。这标志着山东省正努力打造中医...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