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听得懂,知识用得到 这里有一支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队
在山东烟台,有一支全心全意为农民工普法、维权的法律服务队伍。他们协调和追偿农民工工资、工伤工亡赔偿金和经济损失近亿元,惠及职工和农民工3万多人次。这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律师创新工作室。
近日,第七届“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表彰暨“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总结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烟台市总工会“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队队长杨希勇做了典型交流发言。
这支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队长由全国优秀律师、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山东第一届“十大法治人物”、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希勇担任。服务队成立以来,以“建功烟台·工会在行动”为载体,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目标,积极参与“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行动,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服务队强化源头参与,做到维权心贴心,当好农民工的知心人。作为律师和烟台市人大代表,服务队队长杨希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民工权益“鼓与呼”。他先后提出《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全覆盖的建议》《关于完善“送水工”社会保障的建议》等20多件人大代表建议。他提出的《规范政府采购劳务派遣中标价格的建议》《加强保护外卖员合法权益的建议》,被采纳后解决了部分劳务派遣公司损害农民工权益和外卖员送餐交通安全的问题。他提出的《关于统一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式住房的建议》,致力解决农民工工棚设施简陋、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
服务队强化多维宣传,做到普法点对点,当好农民工的贴心人。四年来,服务队深入到镇街、社区、工地等农民工聚集场所,用听得懂的语言,讲解用得到的法律知识,共为农民工送上240多场“法治快餐”。他们还通过抖音、快闪、情景剧、农民工夜校等形式持续推出在线答疑、以案说法等活动,吸引农民工关注和参与,云直播宣讲《民法典》,观看人数达23.3万人。新冠疫情发生后,服务队自发捐款2.6万元,甘当“逆行者”,从大年三十到3月上旬,担任疫情卡点“站岗员”和“送菜员”,向农民工宣传疫情知识,发放口罩、体温计等用品。
服务队强化服务创新,做到援助面对面,当好农民工的暖心人。针对中小企业法律人才缺乏、企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服务队深入110多家企业,对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查出并整改300多处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2018年2月,服务队接待了江苏、河南籍100多名农民工遭欠薪的诉求,服务队探索使用“纯民间仲裁”工作模式,促成争议各方同意以第三方工程造价审计结论作为农民工工资发放依据,有效破解了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甄别难题,成功兑现欠薪74万元。服务队还邀请农民工走上大学讲台,讲述安全生产经验及教训。2018年11月,服务队以“农民工工资拖欠引发劳动争议”真实案例为原型,组织农民工、劳务公司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参与“庭审”,“法官”“书记员”也由农民工和志愿者担任。通过模拟法庭,搞清了维权思路和调解模式,让农民工维权不再困惑。
服务队强化示范引领,做到服务实打实,当好农民工的热心人。服务队创造了“急、稳、义、法”群众工作法,协调和追偿农民工工资、工伤工亡赔偿金和经济损失近亿元,惠及职工和农民工3万多人次。以山东省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实体化建设为契机,烟台各区市全部建立了实体化法律服务站,实现了工作全覆盖,全市法律服务志愿者达到275人。服务队还积极参与搭建起争议防范、法律服务、案件调处三大绿色通道,去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87件次,法律援助52件,为职工和农民工挽回损失275万元。
新闻推荐
□记者张春晓实习生王萌报道本报济南12月9日讯本科在北京大学就读,后赴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做了三...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