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看汉字起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世界上从上古时期唯一传承至今并硕果仅存的文字,在全球诸多文字中,绽放着它独一无二的光彩。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汉字起源的说法,如“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书契说”“仓颉造字说”等等。那么,汉字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随着近代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进展,先后出土了一系列与汉字有关的文物、资料,为研究汉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仓颉造字的传说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荀子》《韩非子》《说文解字》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据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那时制定历法和神谕需要文字记载,仓颉受到鸟兽脚印的启发,先通过不同形状的脚印将动物们区分开来,再将这样的形象创造出“文”,后来慢慢又对固定表达事物的“文”的形状和发音作了规范,就成为“字”,因此仓颉被尊为“造字圣人”。
但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纷繁的汉字是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就创造完成的。
比如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就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也就是说,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如果确有其人,也只是一个文字的整理者或颁布者,发挥的作用比较重要而已。
契刻符号:史前的原始汉字
契刻,即古人把一些数字或象形符号刻在陶器、竹木片或龟甲上,以此传递信息。我国最早的契刻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该遗址是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存出土的陶、石、骨和龟甲等文物上,发现上面刻有17个奇特符号,这些刻符的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等汉字笔画,书写特点也与现代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尽管它们大多数只是单字,但是已经具备了文字的基本功能。专家认为,这些符号可以看作是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最早的中国文字。
西安半坡遗址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半坡遗址时,发现了许多红底黑纹的彩色陶器,在这些出土的陶器表面,多绘有绳纹、线纹,还绘有人面、鱼、鹿、植物等花纹,在一些陶钵的口沿上还刻有20-30种之多的各种符号,据专家考证,这些符号也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山东大汶口遗址是约4500年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在出土的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专家认为可以称为早期的“象形字”。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汉字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商王朝时占卜吉凶的记录,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时间。
甲骨文的发现比较偶然。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河南省安阳城西北郊有一个小屯村,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当地人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并被京城的一些药房收购。翌年,一个在京城的国子监祭酒和金石学家王懿荣因为生病,到鹤年堂抓药,偶然买到了一些“龙骨”,他对这些甲骨上面的图形发生了兴趣,就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买回来进行细细研究,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图形是商代的文字。此后百余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和其他途径,在当地和全国其他地区出土的甲骨已达十余万块。在甲骨文的4600多个单字中,专家已经辨识出了1700多个。专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在文字的造字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有了形声字,已是当时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我国考古界发现的一系列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为探索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嵇立平)
新闻推荐
人民路何去何从 直接向区长发问:“房产证什么时候能拿到手?”
启动建设的时候可以特批,现在给百姓办房产证了为什么不能特事特办呢?——特邀观察员陈维民的骨头。对解决这类问题,市北...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