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文祖庄八大景

章丘晨报 2020-11-26 08:20 大字

图文/孙继广

站在文祖大地,看东南西三方,高山丘陵,连绵起伏,莽莽苍苍;放眼北望,则一马平川,良田沃野,漠漠茫茫。文祖庄位于鲁北平原与泰沂山脉交界之处,乃齐鲁古道南北通衢。齐风鲁韵交融浸染,华夏文明薪火传承。文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交通发达,区域优越,自古就是政治、文化、经济、商业、军事之重镇。

文祖庄今有户籍人口六千多人,在章丘境内是比较大的自然村。文祖作为千年文化古镇,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公社、镇、街道驻地,经济繁荣破坏了文化遗存。像最具古风遗韵的大庙(三司庙)建筑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如今,仅存的几件文物古迹,正诉说着文祖古镇曾经的繁荣昌盛、历史辉煌。诗曰:

大街漫漫声名远,

南阁巍巍千古谈。

元代石狮昂首立,

十八只手准提庵。

黄栌红枫满东山,

广宗古城化云烟。

大队部旁供销社,

九龙山下九龙湾。

大街漫漫声名远南阁巍巍千古谈

如果光听到文祖这个地名,就可以想象出她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如果仅从字面解释,“文祖”可以理解为“文化之始祖”。事实上,文祖对得起这个名字。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文祖镇在山东章丘县南。产煤,用土法开采,颇能获利。”据《尚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又据《史记》:“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由此可见,尧帝在那年正月初一,把王位禅让给了舜帝。而舜帝受封的地方就是文祖。尧禅让于舜,舜耕历山,罢武兴文,稳定一方。舜将功德归之于尧。为纪念这一盛举,人们在这里建“尧文德之祖庙”。从此后,这里人类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文祖”村名,当依托古建筑庙名简称而得。

唐宋时期,文祖村落已发展成南北有门四周有墙的完整城池。到了明清时期,文祖古城更具规模。南北两阁门皆为錾子加工的精细青石所砌,拱券为大青砖。两阁门相隔一华里,宽十余米,是如今章丘境内保存下来的最长最宽的古街,也是过去章莱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祖村内呈现出“一街七十二条胡同”的建筑格局,并且“七十二条胡同”全部贯连通透。当下文祖老村,还基本保存着原有的格局。

据传,某年有个外地人骑牛前来赶集,刚进文祖庄边,牛受惊,狂奔进村。此人被掀翻在地,爬起追赶,转过一条条街巷胡同,累得气喘吁吁。后来想起文祖“七十二条胡同全部通透”的典故,知道再追也追不上了,就干脆坐在一条胡同头上歇息,自认倒霉。谁知道过了一会,那条牛却慢慢从胡同内走了回来。原来,这是文祖庄的第七十三条胡同,是惟一的死胡同。

明清时期,因为一条章莱古道从文祖大街经过,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门头林立,有药店、布店、酒馆、杂货铺、粥棚、茶馆、钱庄、当铺等,侧巷道内有染坊、酒作坊、粉皮作坊、铁匠炉、木工房等加工业。文祖农历五十为大集,方圆百里,行商如蚁而至。在大街中段路西,有一处明代大车店,也就是客栈旅馆,院内宽阔,供客商车马住店,如今客阔的店门保留完好,里边双层门栓,双链锁门,甚是精巧,极具有考古研究价值。

文祖大街还有几座明清老屋尚存,青砖青瓦,飞檐流壁,木质院门显得笨重却朴实。大街中心一尊两米半高的元代石狮威风凛凛。再往北路东,有一座小石狮子。继续往北还是路东,有古井一眼,旁边立有石碑一通,字迹斑驳,但碑额“大清”两字清晰可见。大街南端大士阁高大巍峨,岿然屹立。这些都在娓娓诉说着大街曾经的辉煌。

大士阁俗称“南郭”,其实应该写作“南阁”。阁楼青石所建,精工细作。远远望去,甚为壮观。石砌砖劵门,阁宽12米,进深9米,门高4.5米,阔3.5米。有碑记载大士阁建于明代,碑已遗失。大士阁门洞内两侧原来各有一排青石,供百姓夏日静坐乘凉,磨得光滑。近年来为行车方便,石头拆除。

元代石狮昂首立十八只手准提庵

一尊高大的石头狮子威风凛凛地坐在大街中段西侧,目光炯炯有神地守护着一条东西胡同。这条胡同就叫做“大狮子口胡同”。石狮子头部周长2.2米,胸围2.3米,高1.9米,下面底座高0.6米,全高2.5米。没有任何记载,证明它的年龄,但从外形与工艺推断,大石狮子应该是元朝产品。自古以来,石狮子坐在门外,被视为驱魔镇宅的神兽,是威猛吉祥的象征。按照惯例,石狮子都是一公一母。那么该如何区分?很简单,左边母狮子,脚下踩着一只小狮子,右边公狮子,脚踩着一颗石绣球。母狮子脚踩小狮子,表示女主内,在家看孩子,象征天伦之乐;公狮子脚踩绣球,绣球象征着浪漫繁荣,表示男主外,外出干事创业,前程锦绣。文祖大街上这只石狮子脚踩绣球,是男的,却不知其妻去了哪里?

从大街出南阁东行,有一座全石建筑的小石庙,门楣上阳刻“凖提庵”三个楷体字。根据庵内碑文可以得知,小石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距今256年。准提菩萨神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碑文说“像有十八手三目播流人间,以此代修庙祠是以谓之神也”,可知过去庵内有一尊三目十八只手的准提菩萨塑像,所以小石庙又有“十八只手”的代称。

黄栌红枫满东山广宗古城化云烟

小东山原本无名,因在文祖庄东边,所以被称为小东山。几年前,这座山还是一座荒山野岭,如今已经修了石头台阶,山上建起了三个凉亭,凉亭内设有座椅,供游人休息。山上种植了许多黄栌和红枫树,每到秋霜之际,满山红叶似彩霞,层林尽染醉游人。

文祖从远古时代就为镇,在南北朝时期曾为“广宗县”。据《山东通志?通纪》载:“广宗县在县(绣惠)东南五十里,刘宋侨县,今为文祖镇。”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云:“东平原郡领县六,五曰广宗。注云:有胡山、平郭城。按:胡山距章丘城东南四十余里,山之南十里有文祖镇,为章丘、莱芜通衢镇。东南青山下与镇北孤山南并有古城遗址,当即是广宗、平郭二城也。城南大溪,西通爪漏河。”

北朝时期,刘裕取代东晋称帝,国号宋,都建康,历史上通称为“刘宋”,以区别后来的赵姓宋朝。南朝刘宋在今文祖镇乔置平原郡广宗县。“广宗”一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文祖村东南小青山下为广宗城遗址。今城池西南方向有古墓,百姓称为石冢子。一直以来,石冢子上遍长艾草,每年端午节前,都有周边村民前来采取。平郭城在文祖镇北孤山下,至今没有找到遗址。

根据《章丘县志》等志书记载,可以得出,北朝时期的“广宗县”遗址,在文祖村南的农田中,县志中所指“青山”是过去的一座土丘,位于文祖小虎峪山下,今已不存。县志云,广宗“城南大溪,西通爪漏河”,这条大溪就是巴漏河支流,河北岸为文祖村良田,农业学大寨时期,挖出大批铁杆镞头、刀币、钱范等物,多属战国、秦、汉遗物,这些文物现陈列于泰安博物馆。如今,远古时期的广宗城早已化成云烟,只能作为后人的谈资,诉说着家乡曾经的历史辉煌!

大队部旁供销社九龙山下九龙湾

除了以上提到的历史存遗,在文祖大街中段,还有一处不被人重视的风景,这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两座老供销社和大队部。两座供销社隔街相对,每座房子各有两门四窗六大间。供销社北边相邻着文祖大队部,大队部的大门和老屋保存完好,建筑风格极具时代色彩。这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建筑,至今虽然不到七十年,其实已经成了文物,见证着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尤其像供销社和大队部这样的建筑,更具有时代代表性,会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实物,也可以成为拍摄影视剧的实景。这些老屋能够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希望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够加以保护,因为它们已经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九龙山位于文祖庄东,是古县广宗城的锦绣屏幛。海拔331米,由九道山岭环抱组成,所以也叫“九岭山”。其中,虎尾岭在山脉西北部,双石屋沟、苗家峪、周家峪、李家峪、孙家峪位于山西,小虎峪位于山南,大碣石沟位于山北,小碣石沟位于山东。整个山脉蜿蜒起伏,形成九龙昂首翘尾之势,甚为壮观。当然,如今的地图上,九龙山名为日本山,是因为当年日寇曾经占领所致。九龙山脉植被茂密、风光秀美,辛勤的文祖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建起了环山栈道、登山台阶、山顶楼阁、彩虹滑道,使九龙山以崭新的风景风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前几年,文祖人民在九龙山下修建了波光粼粼、花红柳绿的九龙湾,塘湾西侧,利用废弃的水槽基座建成雕塑,九条龙昂首喷水,蔚为壮观。九龙山、九龙湾、小东山和文德广场,成为文祖人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文祖是千年古镇,也是章丘年轻的街道,作为齐鲁古道文旅走廊中重要的一环,正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正是:广宗古县千年秀,文祖新城百世芳!

新闻推荐

产业数字化制造更智能

11月23日,清峦集团山东大汉智能科技公司的员工正在车间加工机床产品。据了解,面对工业互联网大潮,该公司主动调整战略方...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