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珍藏文物(四十二) 清代字画
韩振龚昌华孟继新
清代,是孔府的一个全盛时期,这期间,孔府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都达到了顶点。同时,也是艺术品收藏最为丰富的时期,仅书画方面就有傅以渐、恽寿平、唐荧、金农、郑板桥、罗聘、桂馥、冷枚、俞士镐、王石谷、顾见龙、恽铎、蒋廷锡等书画名家和知名人士的作品。
傅以渐行书中堂。为孔府旧存,整幅作品,保存完好。笔法遒劲,布局潇洒大方,结体端庄古雅,是傅以渐的精心之作。
傅以渐(1609年-1665年),字于磐,号星岩,东昌府聊城(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强记博闻,成绩斐然,为清代的第一个状元。
傅以渐性情温和,善与人交,在宦海生涯中,从无骄矜嫉妒之私。他闻百姓疾苦,痛切于身,心思拯济。闾里有义举,必赞成之。主持编修《聊城县志》时,他严于治学,精于考究;四书五经,矻矻入解;天文地理、礼乐兵农,无所不通。众人尊为“星岩先生”,评论他“道德文章实为一时之冠”。因而,傅以渐的书法和墨迹,以其深厚的学养、温和友善的品德,为世人所褒赏。
金农隶书横披,是扬州八家之一金农的书法作品。此横披为纸本,横135厘米,纵56.5厘米。隶书“鲁壁别业”四个大字。款“钱塘金农书”,卷首右上钤有朱文印“娘子关隘马前书”。后钤有“金农印信”“寿门”印。
金农(1687年-1764年),字寿门,又字司农,三十岁起,自号冬心先生。别署甚多,常见有稽留山民、昔耶居士、寿道士、心出家庵粥饭僧、金吉金等。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自幼聪慧,青年时文名已蜚声乡里。乾隆元年(1736年),开博学鸿词科,由归安县知县裘思芹推荐,入都应选,但未被选中,心情抑郁,遂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楚、粤,终无所遇。
中年以后,他定居扬州,以卖画自给。由于他行万里路,胸襟开阔,眼界扩大,故所作诗文书画气概不凡。晚年好佛,因穷困,所藏陆续举以易米。妻亡无子,仅一女,故不复作归计。七十七岁那年卒于扬州旧城西方寺僧舍,卒后丧葬皆友人及门弟子料理。
金农的书法,以隶书最有特色。他的隶书先后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小变汉人法”,也就是指他所写圆笔一路的隶书,这路隶书大体上是取法于汉碑,在用笔方面有所变化,但距离还不大。它的变化是在隶书中参入了草法,落笔厚重而时露飞白,故能在凝重沉着中,又显得灵动活泼。另一种,则是指他所创造的被人们称之为漆书那一种方笔隶书。
金农的漆书,形式构成非常简明,横画方截宽扁,竖画细短,体势欹侧,墨色极浓。而他随意使笔,偏锋侧锋并施,扁笔重墨全无顾忌,一任天真自然。为后人书写和理解汉隶开阔了眼界,用笔上为后人立无法之法,富有现代精神,已逾出一宗一派。
“鲁壁别业”四字,是具有鲜明金农风格的隶书,大概是他早年周游鲁地时所留下的墨迹。此四字,笔墨质朴,风格奇逸,字体方整,颇多楷意。取法汉碑,书风淳厚凝重,用笔沉着痛快,斩钉截铁。结体方面,虽随字异形,因字取势,故其结构潇洒纵横,打破了汉碑中横宽的结体法,使人感到匀净和谐。这是一种苍古奇逸、魄力沉雄的隶书,又具有一种格外超脱的风格特点。
郑板桥竹兰图。系孔府旧藏,纸本水墨,纵138厘米,横70厘米。图绘墨竹、兰草、灵芝三盆。款“癸酉九秋板桥郑燮”,钤印两方“潍夷长”“横扫”,并有长篇题跋,叙述作画缘由。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出身贫寒,幼年失母,赖乳母教养。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在任时,值山东大饥荒,郑燮多方面想办法进行赈灾工作,表现出他对灾民的关心及治事才能。但他触犯了一部分官吏的利益,最后因被诬告而被罢官。罢官后,他便回到了扬州,过着卖画为生的生活。
郑燮为“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一个异军突起的艺术流派。因它有别于以画院为正统的艺术流派,在我国绘画史上被称作“扬州八怪”,这其中,郑板桥思想最活跃,写字作画富于创造性。曾经有人用“三绝诗书画”来称赞,说明他对诗、书、画都是擅长的。
郑燮的绘画中,当以竹第一、兰第二、石第三。而我们在孔府的这幅“郑板桥竹兰图”中,既能看到他的竹子,也能看到他的兰草。
他画竹,很重视从生活入手,曾说“凡我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板桥题画、兰竹》)他细致地观察,体味竹子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里的多种多样姿势、态势、情趣,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但他在“师承自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学习传统,而是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对文同、郑思肖、徐渭、朱耷、石涛,更是钦佩不已和勤于学习。
他画兰,皆作水墨,不接不离,随意挥洒,笔趣横生。蒋士铨说:“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忠雅堂诗集》卷十八)他将书法关钮透入于画,结合得相当成功。
中国文人画有所谓“三分画七分题”的话,郑板桥的画就非常注重题款,往往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尤其是书法杂用篆、隶、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有称其“乱石铺街”体,颇为别致。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在书法上开拓与创造的结果,他以自己的审美趣味将多种书体的异趣在笔下融于一体。他作画重写神写意,写字亦如是,而且这种意识极其强烈,因而他的书法不守一家一派,只要能写神写意,他信手拈来,调和而为“六分半书”。前贤名作也罢,各种书体也罢,都成了建构“六分半书”材料。
孔府所珍藏的清代书画名家的书法作品,不仅为我们研究清代书画提供了翔实的材料,更为我们认识孔府在清代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提供了独特视角。
新闻推荐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程序员群体的努力,他们的人生发展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穿格子衬衫、戴黑框眼...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