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安全驾驶”岛城圆梦 山东首个园区内载人无人驾驶项目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运行
日前,在国内顶尖技术的“加持”下,青岛的“无人安全驾驶”梦想变成了现实——全省首个园区内载人无人驾驶项目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园区内试运营。
可以实现最高时速60公里
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园区内,6辆无人驾驶小巴正在平稳运行;目前,园区共设置了7个站点,每个站点前都会有车辆自动停站。这是一辆新能源电动车,内部都是皮质座椅,每辆车可以乘坐6人,“商务版”座椅还带有智能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充满了科技感。
说它是“车”,可它不仅没有驾驶员,甚至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只是每辆车配有一个安全员。车辆中部有一个长方形的控制屏幕,安全员可以通过屏幕对车辆进行控制,乘客也可以实时看到行车路线、站点设置等信息。
这是山东易华录牵头建设和运营的项目,让更多人看到了无人驾驶应用的场景。山东易华录数字交通事业部主任设计师许晓介绍,这辆车技术上可以实现最高时速60公里,但根据园区内限速要求,车辆一直以低于20公里的时速进行运营。
国内无人驾驶技术“集大成者”
作为我国智慧海洋、数字产业发展与智能网联商业化应用的先锋企业,山东易华录自2019年初便开始在青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发力,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中心,集合了来自东风技术中心、华砺智行、镭神智能、晶众等十余个国内无人驾驶领域的顶级团队进行了项目研发和部署。换句话说,这个项目是全国无人驾驶领域顶尖技术的“集大成者”。
毫秒级的信息收集技术为车辆提供了感知周围的工具。在道路端,V2X系统可以实时、持续地收集路况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车辆;汽车搭载围绕车身的1个远距离毫米波雷达、4个中距离激光雷达和16个近距离超声波雷达,分别有170米、80米和30米的探测距离,让车辆有了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
信息平台让车辆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可以实时接受和处理车辆行驶过程中收集到的环境信息,比如位置关系、突发情况、道路协调等信息;此外,在实验室内还有一个庞大的区域协调控制中心,负责收集道路路况基础设施等静态环境的信息,协调车辆行驶路线。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天地广阔
与其说这是一辆普通的智能车辆,不如说这是一个车路协同的成果——除了技术支撑,每辆自动驾驶车辆背后都需要道路设施的铺设与配合。
这样的应用模式可以在科技型园区、高校、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更多场景找到应用的可能。下一步,山东易华录将走出园区,走到路况允许的支线道路上提供交通微循环服务。
当然,现阶段,无人驾驶意味着高昂的运行成本,而优化技术将成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山东易华录正结合实验室国家科研战略资源和华录蓝光示范湖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提升智能网联应用领域算力和数据存储能力的同时,将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耿婷婷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11月21日电(记者邵琨)受冷空气影响,自20日晚间开始,山东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气温大幅下降,黄河即将进入本年度凌汛...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