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每天喝的开水,对古人却是奢侈品
张朝元
中国人有喝开水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大家随手可得的开水,对古人来说却是奢侈品。
木炭在古时是烧火做饭的最佳燃料。但这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的。因为其价格特别昂贵,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及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自古宫廷和政府部门都有供炭制度保障。唐朝的“木炭使”、元朝的“柴炭局”、明朝的“惜薪司”、清朝的“柴炭处”等,均下辖柴炭厂、山林及专属的樵夫,负责为宫廷和政府部门采办燃料、制作木炭。而普通老百姓,绝对没有这样的待遇,要想用木炭来烧火做饭,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煤进入日常生活,始见于北宋的东京汴梁,当时称为“石炭”。那个时期的煤由政府实施管控统一售卖。比如,宋徽宗时,“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朝廷大获其利。这种专卖政策,往往导致煤价高昂,民众无法购煤用于生活。
木炭价格昂贵,煤炭又在政府的管控当中。于是乎,老百姓想要烧开水便成了一种奢望。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冬天,开封城“民间乏炭,其价甚贵,每秤可及二百文”(十五斤为一秤。可供参考的一个物价标准:大中祥符元年,北宋襄、许、荆南、夔、峡等地的麦子是12文一斗,大米是30文一斗)。眼见民众实在冬天熬不下去了,政府才将自己控制的木炭拿出来用最低价投放到市场上,结果民众蜂拥抢购,发生踩踏致死的惨事。
既然普通民众烧不起炭,煤也买不到,那只能烧秸秆和杂草这些“薪柴”了。遗憾的是,薪柴虽然是很低端的烧火燃料,但缺少柴薪却是古人的生活常态。比如,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他见到山东一带普通百姓,因为燃料匮乏,“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即使来了尊贵的客人,“便与空饼、冷菜”,作为招待的佳肴。这些底层人,热饭热菜都吃不上,自然别提烧开水来喝了。这也是为何缺柴少薪成为历代文人哀叹民生之艰主题的重要缘故。唐代诗人孟郊在《苦寒吟》中哀叹“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北宋诗人赵扩买不起柴,只好“毁车充薪”,把家里的车拆散生火来做饭;南宋诗人韩淲,“家贫无人去拾柴”,只好在寒冬里咬紧牙关发抖;元曲《朝天子·客况》里,穷人家柴薪不够,只能听凭冷雨寒风摧折……
宋元时期,情况稍微有些好转,这个时候出现了独立运营的茶肆、茶楼、茶坊,喝茶的风气深入底层社会。但普通人还是承担不起每日烧开水煮茶的燃料成本,他们只能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从茶贩们手中买些茶水来喝。
到了清代,“戒饮凉水以防坏腹”的中土风俗,仍只存在于上层社会,多数底层民众继续喝凉水。当然,如果水太脏,古人也会做一些有限的处理,让生水稍微干净些……
当然,同一时期的欧洲情况并没有比我国更好。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比欧洲大型传染病肆虐带来的困扰要少,就是因为中国的饮茶文化和粪便处理比欧洲同时期更好,更注重卫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加强了喝开水有利人体健康的宣传和推广,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再号召“要反复教育群众喝开水和消毒过的水,不喝生水”;各种官方编纂的《农村卫生员课本》也一致要求卫生员应当积极宣传喝开水的好处,带动群众养成喝开水的好习惯,至此,热开水才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来源:光明网)
新闻推荐
近日,烟台市特检院海阳工作站一行技术人员,主动走进山东荣成国核示范电站,与核电站的管理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洽谈,达成...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