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北方54城重污染天气 攻关中心: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升高

澎湃新闻 2020-11-15 21:35 大字

11月14日开始,北方多地遭遇重污染天气过程,截至11月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共有54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47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7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从各省份来看,河北省12个城市和河南省18个城市均启动橙色预警;山东省11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1个启动橙色预警;陕西省4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山西省6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11月15日预警发布情况 图片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11月15日预警发布情况 图片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简称“攻关中心”)与相关单位开展的会商结果认为,近期,多地进入供暖模式、交通流量大、工业生产活动回升等因素导致区域污染排放量整体升高。

预计11月17–18日随着北方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降水,污染过程将随之结束。攻关中心建议,针对此次过程中污染相对突出的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工业源管控力度;针对北京16–17日可能受到的偏东污染传输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偏东和东南通道沿线城市工业、燃煤污染管控,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多城遭遇重污染天气过程。11月14日晚,攻关中心发布的最新分析认为,近期,多地进入供暖模式、交通流量大、工业生产活动回升等因素导致区域污染排放量整体升高,静稳天气和逆温现象等不利气象条件叠加是导致此次污染过程出现的主要原因。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和汾渭平原2020年7–10月SO2和NO2浓度及其同比变化</p><p>(图片来源:攻关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和汾渭平原2020年7–10月SO2和NO2浓度及其同比变化

(图片来源:攻关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在供暖方面,京津冀已于11月上旬开始集中(试)供暖,西安等城市从11月中旬开始预供热,供暖抬升了区域内污染排放水平。

在交通方面,重点区域交通流量总体同比相当。今年6-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类车型断面交通流量为去年同期的81%~97%,汾渭平原为去年同期的85%~106%。

在工业方面,全国下半年以来粗钢、焦炭、水泥、有色、平板玻璃、原油加工、火力发电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部同比增长。水泥行业于11月中旬起进入错峰生产期,据测算,“2+26”城市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后若保留15%的协同处置产能,区域内NOx排放总量可较采暖季前减少2.6%。

区域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也反映出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进入下半年,“2+26”城市7–9月SO2和NO2平均浓度同比均呈下降趋势,但10月同比分别上升18%和12%;汾渭平原7–8月SO2和7–9月N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而9月、10月S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上升13%、22%,10月NO2平均浓度同比上升7%。

污染物排放量大,当遭遇不利的气象条件时,就容易出现污染过程。根据最新气象条件预测结果,11月14–1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高空500百帕受纬向环流控制,地面为弱气压场特征,容易导致出现静稳天气。夜间至早晨时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16–17日逆温强度明显上升,大气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大幅降低,容易造成污染在平原地区累积。

另外,夜间至早晨时段,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相对湿度普遍上升至6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部分城市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并持续2~3天,有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使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速率加快,促进颗粒物吸湿增长,造成污染物浓度快速上升、大气能见度显著下降。北京市在16日前后可能受到偏东风控制,偏东、东南通道的污染传输可能进一步推高北京市PM2.5浓度。

此次污染过程高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偏重

根据预测,11月14–1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PM2.5中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等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污染峰值预计出现在16日夜间至17日,河北中南部有出现短时严重污染风险。汾渭平原将在14–16日出现PM2.5中至重度污染,其中山西南部和关中地区污染程度相对突出。

截至11月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共有54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47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7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

这是进入11月份以来北方地区遭遇的第二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攻关中心分析称,与11月9–11日污染过程不同的是,上次过程高湿的气象条件持续约10个小时,本次过程高湿持续时间长达2~3天,气象辐合区正位于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河北中南部太行山沿线城市,因此污染程度相对偏重。

而河北,两轮重污染天气基本接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将近10天的污染时长。

重污染天气应对仍是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的关键,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攻关中心建议各城市根据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加强区域应急联动,以降低区域整体和各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峰值。

针对此次过程中污染相对突出的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攻关中心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业源管控力度;针对北京16–17日可能受到的偏东污染传输影响,进一步加强偏东和东南通道沿线城市工业、燃煤污染管控,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北方地区将迎大范围降水,污染过程将随之结束

澎湃新闻注意到,发布预警的各城市已按照最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根据各企业绩效分级水平,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以河北为例,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视频调度会议,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对照应急减排清单,深入企业、施工工地等减排一线,督导落实“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措施,督促问题整改,全力实现“削峰降速”。要严格落实本空地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应对,严格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绩效评级情况,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

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办要求,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纳入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A级、绩效引领和绿色发展排行榜排名靠前以及民生保障类的企业,在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原则上鼓励企业实施自主减排和仅准许从事特定保障任务的生产经营;其他企业应严格按照2020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实施相应级别管控措施。

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何时结束?根据攻关中心最新会商显示,预计11月17–18日北方地区将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污染过程将随之结束。

11月17日午后-18日全天,有系统性降水过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时间较长,雨量较大,汾渭平原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污染将被逐渐清除。预计18日夜间区域以良-轻度污染为主;19–20日,受西北冷高压影响,扩散条件持续改善,区域大部空气质量转好。(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只有走上赛场 经历对抗和胜负 才会明白这场校园篮球的意义

夺冠现场。除了青春和热血,那些在中学阶段的篮球赛事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参与价值是什么?历时一个半月的MAGIC3上海市青少...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