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古人的重阳节12小时

都市女报 2020-10-21 13:56 大字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千万别以为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古人的生活就很无趣。恰恰相反,他们完全把重阳节过成了一个大型“嘉年华”,从早到晚都有活动,可以说行程很满了。

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唐代,它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丰富,流传至今。

重阳节,古人都怎么过?

卯时(5:00~6:59),沐浴,佩茱萸香囊

在描写重阳节的诗词里,“茱萸”的出现频率应该是最高的。古人把茱萸制成香囊,戴在袖内或腰间。

这一习俗来自民间传说。《续齐谐记》记载: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于是茱萸这种原本只是有点小毒、可以用来除虫的植物,突然承担起了本不属于它这个年龄的重大责任:辟邪。

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杜甫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中也写过这个场景:“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辰时(7:00~8:59),登高辞青去

传统节日中,清明、重阳是两个重要的节点。清明节,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称为“踏青”;重阳节,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称为“辞青”。不管怎么说,总要找个理由外出玩玩,“肥宅”是不存在的。

古人选在这天出门,除了想抓住秋天的尾巴。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一个永恒题材。

巳时(9:00~10:59),赏菊放纸鹞

主宰秋季的花中王者,非菊花莫属。说到赏菊文化,最绕不过去的文人莫过于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的序文中,陶渊明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重阳节,饮酒、赏菊必不可少。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在杜牧生活的年代,菊花是和茱萸一样的重阳季当红装饰品。不仅要赏,还要簪在发间,酿成黄酒,李白也不仅起了惜花之意,在《九月十日即事》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中国南方某些地区,还有放纸鹞的习俗。飒飒秋风拦住了北方人,但拦不住想出门玩耍的岭南人民,惠州还将放纸鹞作为重阳节的固定项目写入了《惠州府志》。

午时(11:00~12:59),食重阳糕

玩到中午,光是喝酒不足以饱腹,不免有些乏了。为了接下来半天的娱乐活动,古人需要一点营养丰富的主食来维持体力。

重阳糕古称蓬饵,又名花糕、菊糕、五色糕,有些地区把这种食物称之为“切糕”,但与少数民族的切糕有本质的区别。重阳糕制无定法,层层叠叠,每层中间都夹有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蜜饯干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赏心悦目。

申时(15:00~16:59),开个酒会

搀老携小登完了高,有文化的朋友总是要抒发情感的。菊花开得泼泼洒洒,菊酒也有些上头,西风渐紧,大雁南去,优哉游哉,适意无比。

全家团圆之际,没有朋友圈可发,大家就坐下来咏两首诗。

在演变过程中,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寄托了“久久”、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

(综合人民网、《漯河日报》等)

新闻推荐

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企业发展

10月19日,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紧张工作。近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克服行...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