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结合新高考政策,课堂之外“培优补弱”80门课供选择,省实验校本课“超市”营业
10月14日下午,山东省实验中学80门校本课程开课,吸引学生们在“课程超市”中自由选择。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10月14日16:00,上课铃响,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的19个班级的学生“重组”班级,在不同的教室里听取着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以案说法、数学素养、校史故事、古琴古文字、粤语、茶经、声乐等作为新学期的第一堂校本课,省实验中学共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80门课程,建立课程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择。
80门校本课供选择校长首堂课讲授“数学素养”
14日下午,伴随着下课铃响,省实验中学校长韩相河结束了他第一堂《数学素养提升》课。省实验中学高一 20班的程笑一说,作为新高一学生,这是她的首堂校本课。课上,校长作为老师讲的是“集合”知识,让她印象最深的除了能近距离了解到校长外,还学会了很多数学实用方法:“这是第一次听校长讲课,他上课方式很轻松活泼,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并且讲述了我数学中能用得到的方法。”
程笑一说,她是通过学校选课系统选的校本课程,每个同学选一门,每周一次课,她选择数学是数学属于自己的薄弱学科,希望通过校本课的学习补弱提升。
山东省实验中学课程中心主任武彩介绍,新学期省实验中学共开发了80门校本课程组成课程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中高一年级45门,高二年级35门,通过省实验老师开发、外聘专家各展所长的形式设计,以五育并举为出发点,课程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数学素养、校史故事、古琴古文字、粤语、茶经、声乐等等,此外,还针对新生入学时薄弱学科,设立了物理、生物、化学指导的补弱课程。
调研并结合新高考政策校本课设计背后有学问
一堂校本课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省实验校本课中的传统文化课程是其亮点,省实验中学传统文化工作室负责人李鸿杰也向记者介绍了课程背后的设计。
李鸿杰说,一堂课的设计先要进行调研评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欠缺点确立方向;其次要和课堂相结合,校本课内容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校本课的设计还有根据新高考的变化和要求进行规划。
以李鸿杰教授的《汉字文化》为例,为什么要确立这么一堂课?在做语文老师五六年后,李鸿杰就在思考:为什么初中学生到了高中,会有学生出现那么多的错别字,比如“礻”部旁和衣部旁分不清,如果了解汉字起源,就会知道,带“礻”的多跟祭祀有关,比如神仙的“神”字;衣部旁则是跟衣服有关,比如初中的“初”,它代表的是一个开端,古人造字多跟生活分不开关系。通晓原理,学生就会更深入了解,不会因为机械记忆带来的重复性出错。从新高考政策来看,强基计划对文科生的要求有“古文字”一项,所以汉字文化的课程对学生的高考也是有帮助的。通过调研、课堂、高考三个方向,最终确立了《汉字文化》这堂课。“还会根据学段设定序列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来进阶式学习。”李鸿杰说。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世彩)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10月14日上午,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山东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基地揭牌活动在山东...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