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东:素姐姐与《相见欢》
张爱玲在散文《忆胡适之》里感慨中国旧小说难觅西方知音,其中一个缘故就是“我们“三字经”式的名字他们连看几个立刻头晕眼花起来”。然而她自己创作《小团圆》,集“三字经”之大成,人名攒动,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也常常如堕五里雾中。素姐姐就是一个好例子,全书仅提及三次,却又郑重其事,仿佛在哪里远兜远转埋藏了伏笔,不免引起我探幽穷赜的兴趣来。
《小团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3月版
先是在第四章,盛九莉姑姑楚娣(也就是张茂渊)讲述表大爷、表大妈这对怨偶“参商不相望”。表大爷续娶表大妈并非你情我愿,新太太过门后又与宠妾“三姨奶奶”势同水火,从此失欢。“大爷就把她送回上海去了。以后回上海来也不在家里住。只有一次,他病了,住在小公馆里老太太不放心,搬回来养病,叫大奶奶服侍他”。这机会千载难逢,表大妈想趁势要个孩子,无奈好事难成,遂迁怒于他人:“素小姐就住在隔壁房里,她爸爸不好意思的。”叙事者特地点出来,“素姐姐是前头太太生的”。熟悉《小团圆》的读者心知肚明,表大爷实为李鸿章长孙李国杰,表大妈即续配夫人杨氏,是晚清御史杨崇伊的女儿,诗人杨云史的妹子。家谱记录着“前头太太”为张之洞堂兄张之万的孙女,诞下两个女儿,家琚和家瑢,长女嫁河南项城袁克义,次女嫁浙江萧山朱家济。据此推论,素姐姐必然是其中之一。第七章讲述九莉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遭遇,素姐姐再度现身。“前一向绪哥哥的异母姐素姐姐也搬到上海来了。素姐姐与楚娣年纪相仿,从小一直亲厚。楚娣亲戚差不多都不来往了,只有这几个性情相投的”。绪哥哥真名李家琛,据家谱记载是李国杰与杨氏之子,《小团圆》透露为三姨奶奶的丫头所生。论辈分他与素姐姐和九莉平齐,喊楚娣作表姑。张茂渊是1901年生人,既然素姐姐年纪相仿,应该同年出生。
最后一处在第十二章,时间是五十年代初,叙事者提及素姐姐经常到姑姑和九莉的公寓串门,见过九莉的男友燕山——电影明星桑弧。“素姐姐来了。燕山也来了。素姐姐是个不看戏的人,以前也在她们这里碰见过燕山,介绍的时候只说是冯先生,他本姓冯。这一天燕山走后,素姐姐说:“这冯先生好像胖了些了。””小说里九莉与燕山的恋情遮遮掩掩,素姐姐见过不止一次,可见走动频繁,与楚娣的交情非同一般。
《小团圆》里的信息“尽于此矣”,家谱的记载则无非父母夫婿——连年龄都没有着落。若要进一步追索素姐姐的身份,只能仰赖夫家的资料。姐姐家琚的婚事频频出现于晚清政坛回忆录: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为侄儿向李国杰提亲,笼络前朝重臣之家。袁家子侄众多,袁克义在历史里无声无息,李家琚的生平也淹没无闻,这一条线索就此中断。好在妹妹的夫婿朱家济才高八斗,李家瑢因此留下蛛丝马迹,告诉我们她就是素姐姐的真身。
萧山朱家是诗书簪缨世族。朱家济的高祖朱凤标历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曾任五部尚书,人称“萧山相国”,曾祖朱其煊、祖父朱有基亦高居山东布政使与四川按察使之职。父亲朱文钧(号翼盦)毕业于牛津大学,后任职北洋政府财政部,他精于鉴別,古籍、碑帖、书画、家具收藏独步一时,被故宫博物院聘为专门委员,母亲张宪祗亦出身名门,工书擅画。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朱家济与三个弟弟家濂、家源、家溍克绍箕裘,分别以书法、版本鉴定、史学研究、文物赏鉴名世(参见《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朱家如此煊赫,与合肥李家联姻可谓顺理成章:李家“老太太”(李国杰的母亲)便是朱其煊的第三女,李家瑢“亲上加亲”嫁给朱家济,堂妹李家琦(李国杰四弟李国熊次女)则许配朱家源。
1922年的朱家老照片,从左至右依次为:朱家润、朱家泗、李家瑢、张宪祗、朱家溍、朱文钧、朱家济、朱家濂、朱家源
我们今天大多听过朱家溍的遗闻轶事,朱家济早年去世,因而声名不彰。2012年,浙江省博物馆曾举办《大雅久不作》书展,标举其书法成就,同时整理出版文章资料,让我们得以了解他人生轨迹。《大雅久不作——寻觅朱家济先生》(《书画世界》2013年第一期)一文不仅详论朱家济的书风,也谈及他多样的才华。譬如征引四弟家溍的回忆,点出他鉴赏功力深厚:“朱家济从20岁左右的暑期开始,侍候父亲摘挂轴幅、收取卷册、陈撤器物、晒晾图书、擦刷花梨紫檀木器等等事务。耳濡目染,他对于各种古物的欣赏上了瘾。从欣赏到深入研究,他随时向父亲提问,以及翻阅参考书,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又提到朱家济擅长昆曲,一把铁笛铜箫足以裂石穿云,并以藏书家赵元方(清末军机大臣荣庆之后)的文字为据:“月色如银,空池相照,虞卿(朱家济字,又字豫卿、余卿)引吭长啸,声彻碧霄。古寺寒林,亦生回响。少年意气,颇谓无俦。”然而这些诗酒风流之中,唯独缺少朱太太的踪迹。爬梳《朱家济年表》(《书画世界》2013年第一期),才偶尔发现李家瑢的身影,只不过写作李仲容,以字行:1922年,朱家济在北大国文系就读时,与家瑢在上海完婚,时年二十一岁。1932年,朱家济入职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1935年转入国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随后参与负责南路故宫文物西迁。抗战期间,先后在重庆财政部、粮食部担任职员,与家人天各一方。抗战胜利一年后,乘机还南京,回北京接家眷。1948年,夫妇移居上海,朱家济于中纺公司等机构任职。1953年,朱家济受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之聘,举家迁往杭州,后又执教于浙江美术学院,讲授书法与古汉语。《小团圆》第七、十二章提到素姐姐,正是李家瑢定居上海时。
细绎这些往事,不禁令我猛然想起张爱玲晚期作品《相见欢》,远兜远转埋藏的伏笔却在这里!正是那“枯淡无聊”(黄锦树语)的短篇小说:内战时期的上海,两个中年妇人——荀太太与伍太太——在伍家大宅里闲话往事,伍太太的女儿苑梅冷眼旁观,随后又添上荀先生作陪。对话无非家长里短,但透露出荀家夫妇的经历却与年表若合符节。
荀太太早年嫁给北京荀家大少爷绍甫,两家是老亲。“绍甫给他太太写信总是称“家慧姊”,他比她小一岁。”——朱家济1902年出生,确实算是弟弟。荀家门户森严,家道中落,烧饭、搬箱倒柜、打理家具,家中活计大多由荀太太承担:“我就恨他们家客厅那红木家具,都是些爪子——”,“爪子还非得擦亮它,蹲在地下擦皮鞋似的,一个得擦半天。”这不正是朱家引以为傲的家具收藏?明代成国公旧藏紫檀四面平式雕螭纹画桌,或是那一组明代彩漆云芝椅、紫檀绣墩、紫檀大架几案?早已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与避暑山庄。
抗战前,荀先生“在南京故宫博物院做事”,夫妇定居南京。“在他们俩也是个新天地。好容易带着太太出来了——生了两个孩子之后的蜜月。孩子也都带出来了。他吃亏没进过学校,找事倒也不是没有门路,在北京近水楼台,亲戚就有两个出来给军阀当部长总长的,不难安插他,但是一直没出来做事。”朱家济毕业于北大国文系,受教于黄侃,与陆宗达、赵元方相交,“没进过学校”当是虚笔,没在北洋政府任职则是实情。
小说又透露荀先生曾从事文物工作,抗战军兴,参与护送故宫珍宝西迁。荀太太对这段过往意气难平:“他把他们的古董都装箱子带走了,把我的东西全丢了。我的相片全丢了,还有衣裳,皮子,都没了。”战后荀先生另谋职业,依然有一技傍身,“在上海,亲戚有古董想脱手,都找他去鉴定字画古玩。”
抗战期间,荀先生在重庆任公务员,荀太太留守北平。“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北京去。重庆生活程度高,小公务员无法接家眷。”抗战胜利,荀先生荀太太方才团聚。“抗战八年,胜利后等船又等了一年。那时候他不知怎么又闹意见赌气不干了,幸而有个朋友替他在上海一个大学图书馆找了个事,他回北京去接了她出来。”
张爱玲晚年推崇“平淡自然”风格,《相见欢》轻描淡写,意在言外,题旨向来言人人殊。现在洞察了荀太太的真身,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创作《相见欢》,是否也是为李家瑢留下一段剪影?张爱玲如此钟爱荀太太,点滴记录迟暮美人的余晖留存:“荀太太到上海来发胖了,织锦缎丝棉袍穿在身上一匝一匝的,像盘着条彩鳞大蟒蛇;两手交握着,走路略向两边一歪一歪,换了别人就是鹅行鸭步,是她,就是个鸳鸯。她梳髻,漆黑的头发生得稍低,浓重的长眉,双眼皮,鹅蛋脸红红的,像咸鸭蛋壳里透出蛋黄的红影子。”又借他人之口夸赞:“说话那么细声细气的。”“与海派的太太们一比,安详幽娴。”“噢哟!真文气。”对照《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收入的朱家当年全家福,张爱玲的文字确实传神写照,所言不虚。
在我辈俗人看来,朱家济与李家瑢的婚配当得上才子佳人的样板。然而在张爱玲笔下,荀太太实在是“彩凤随鸦”。荀先生年轻时不过是个“黑黑的小胖子,长得楞头楞脑,还很自负,脾气挺大”。惹得伍太太满腹抱怨:“这么些亲戚故旧,偏把她给了荀家。”荀先生个性耿介粗豪,屡屡接济亲友,偏偏忘却怜惜妻子。荀太太只能默默抗议,“一有钱多下来就赶紧去买,乘绍甫还没借给亲戚朋友。她贤慧,从来不说什么。她只尽快把钱花掉。这是他们夫妇间的一个沉默的挣扎,他可是完全不觉得。”人到中年,荀先生依然爱玩爱闹不服老,和年轻同事打赌,一口气吞下四十个红鸡蛋,“所以我说小刘属狐狸的,爱吃白煮鸡子儿。”——活脱脱的京城世家子弟的顽皮声口。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小说隐隐透露荀先生身体状况堪虞,“伍太太心里想他这种体质最容易中风,性子又急,说话声音这样短促,也不是寿征。”荀太太“平静地讲到绍甫之死,而且不止一次了”,她预计自己会自食其力,度过余生。
宋以朗公布的张爱玲致宋淇信件中,有一封曾交代《相见欢》的来源:“是我在大陆的时候听见这两个密友谈话,一个自己循规蹈距,却代这彩凤随鸦的不平得恨不得她红杏出墙,但是对她仅有的那点不像样的罗曼斯鄙夷冷漠,几个月后(”52)春她又念念不忘讲了一遍,一个忘了说过,一个忘了听见过。我在旁边几乎不能相信我的耳朵……伍太太二次反应相同,可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我非常震动。”
这不就是《小团圆》第十二章的场景?忆旧的场景其实并非伍家的大宅,而是张爱玲与姑姑寓居的卡尔登公寓,苑梅即张爱玲的化身,伍太太源自姑姑的形象,将“才子佳人”的搭配视作“彩凤随鸦”,大概也是姑姑的眼光。1951年到1952年间,窗外的世界改天换地,李家瑢与张茂渊沉浸于闺蜜之间的八卦闲谈。1952年7月,张爱玲去国离乡,可是这情景久久难忘:《相见欢》前后改写三十年,留下一篇荀太太小传;《小团圆》精雕细琢,将素姐姐纳入亲族的群像。
张爱玲大概不会知道,在她反复书写记忆之时,李家瑢已被历史吞噬。“文革”中,朱家济身为“牛鬼蛇神”,被打入“五七干校”。1969年12月29日,因听闻自己即将获得“解放”,他彻夜难眠,次日凌晨心脏病发,与世长辞。——伍太太一语成谶,然而荀太太却未信守诺言。——李家瑢数日后离世,是自杀。(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记者赵君通讯员孙春雷报道本报济南9月28日讯今天,山东省2020年员额法官检察官面试遴选圆满结束,共遴选出员额法官...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