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栏:农民职业化助蓝莓产业走出瓶颈
麻将蓝莓20年,对话麻江副县长吴亚栏。
编导:龙景、摄影:徐大伟 王辰、剪辑:钱晨(实习生)(04:04)麻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中部。麻江蓝莓产业的故事,算得上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故事。
在麻江县的果农尚未认识到蓝莓的价值之前,他们多以玉米种植为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一年,每亩地的收入也不过千把块钱。
1999年,麻江县通过驯化野生蓝莓,以及引进外来蓝莓品种,开始在玉米地里和荒山上大刀阔斧地改革,不断开垦和扩建蓝莓基地。
2020年4月,麻江蓝莓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5万亩,成为了全国单体蓝莓种植面积最大以及产量最多的县。根据初步预算,仅鲜果和初加工果的产值就达到2亿元。 麻江蓝莓主打“有机、生态、绿色”的特色,目前占据全国有机蓝莓市场的63%。
在麻江拍摄蓝莓物产的间隙,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麻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亚栏。
澎湃新闻:麻江是怎么开始走上蓝莓种植这条路的?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吴亚栏:麻江县是从1999年开始种植蓝莓的。当时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点,经过考察,麻江土壤的ph值和低温天气小时的累计数,达到了蓝莓种植的要求,所以我们确定试种蓝莓。
经过几年的种植和发展,麻江蓝莓在业内小有名气。2004年开始,有省外的个体户、企业以及我们本地农户都参与到蓝莓种植中。2008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几乎全民参与,种植品种多达33个。
2008年到2013年间,蓝莓种植面积增长非常快,几乎每年增长几千亩。2013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万亩。
但是,从2013年到2017年,麻江蓝莓产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这几年种植面积几乎没有增长,甚至有些农户放弃种植蓝莓,选择其它产业替代。
2017年,我们提出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以公司带领合作社,带领农户以及其他种植主体参与的形式,来提升蓝莓的种植面积和品质。
澎湃新闻:回溯到21年前,对没有蓝莓种植经验的麻江县来说,当时鼓励农户种植蓝莓是不是挺难?
吴亚栏:每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和推广都很困难。我们经过了几年的试种、选育,让老百姓看到了蓝莓种植的前景,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虽然前些年蓝莓种植相对粗放,但每亩收入也有五六千块钱,相对于每亩地只能收入不到一千块钱的玉米来说,蓝莓显然更有吸引力。
再者,国内水果市场对蓝莓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老百姓也看到了市场的需求。
第三,县政府在种植蓝莓方面有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苗木费用补助、果园整地支持、肥料支持、配套果园水电路等设施建设的支持,有机蓝莓认证补助,冷库建设补助等等。
澎湃新闻:为什么2013年至2017年间,蓝莓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吴亚栏:首先是单品产量低。当时我们麻江种植的蓝莓品种很多,而每个品种的成熟期又有不同,就造成了蓝莓单品的产量上不去。在供求量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客商们不敢来我们这里采购大批量的果子。
第二个是市场对蓝莓品质的要求更高了。随着国外蓝莓种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蓝莓的果形、口感和品质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还维持粗放型的种植方式,蓝莓品质就达不到要求,就意味着要被市场淘汰。
第三个是我们的产业链不完善。蓝莓分为鲜食果和加工果,但是当时我们麻江的蓝莓品种太杂,任何一个蓝莓深加工的企业,都不太能接受品种太杂的果子。而我们自有的产业链又不健全,老百姓也没什么信心,这也影响了我们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和麻江蓝莓的品牌。
澎湃新闻:那是怎么走出这个瓶颈的?
吴亚栏:第一方面,我们从2017年开始规划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从品种选择到技术支撑,到仓储、冷链、深加工,再到销售市场。我们对麻江蓝莓的品种进行了简化和改良。并且从种植端开始,就以高标准种植来规范和提升蓝莓的产量和质量。
第二个方面,我们以公司为主体来做蓝莓的育苗,从原来的33个品种精简到5个品种,其中三个是鲜食品种,两个是加工果,把蓝莓全产业链延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依靠产业链得到脱贫。
第三个方面,我们建成了麻江县蓝莓产业工程中心,这是西南地区配备最强的一个小浆果的研发中心。它集合了一些蓝莓专家,帮助我们解决土壤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采摘问题以及包装和冷藏的问题,为麻江蓝莓提供了一个坚强的技术支持。
第四,我们建成了麻江县大型冻库,库容5000吨,目前已投入使用。正在建的是为鲜果保存做准备的保鲜库,它一方面能够解决蓝莓鲜果的保存问题,另一个方面可以让蓝莓的货架期延长两个月,让麻江蓝莓在市场上卖出更好的价格。
第五,引进更多加工企业。接下来我们会在全产业链的打造当中,建好标准厂房,然后采取招商的形式,邀请更多蓝莓深加工企业进驻,建成贵州省内乃至于辐射全国范围的生产交易中心。
澎湃新闻:麻江蓝莓经历了从结构、产品、种植、产业链等方面提质增效的过程。这个改进的过程中,你们克服了哪些困难?
吴亚栏:肯定是很难的,要做一个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是比较难的。我们县按照“三化加协会”的模式,在推动整个蓝莓产业。
“三化”的第一化就是国有公司的实体化。我们的国有公司蓝之灵山地特色农业公司,是一个实体化的产业公司,它有自己的种植园、冷库、育苗基地、加工及技术团队。能很好地和市场对接,然后把市场的最新信息迅速反馈到种植和加工环节。这样,我们的加工企业,就会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种植品种和加工配方。
第二化就是合作社公司化运行。这方面能为国有公司减负,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合作社增加收入,用收入来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以及我们兜底脱贫这方面的资金。
第三化是让农民职业化。现在我们的农民已经被培训为职业蓝莓产业工人。职业化农民更能够适应整个产业发展,并且也能够适应整个市场需求。 2020年4月份的一个统计数据,目前麻江县有6710户的贫困户参与到整个蓝莓产业当中,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帮助他们脱贫。
另外,我们建立了合作社协会、蓝莓协会,以公共区域品牌和麻江蓝莓地理标志认证的规范来对会员企业进行约束,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种植规范、采摘规范以及品牌化等问题。
澎湃新闻:刚才您提到农民职业化,又提及蓝莓更高标准地种植,这意味着果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或者资金,那怎么让他们来接受这种新的种植模式?
吴县长:对于农民职业化的培训,以及农民自主参与到高标准蓝莓种植,这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而且也比较漫长。
要将传统耕作模式转为高标准种植,它涉及到土壤改良、苗木改良以及种植方式的提升,成本大增。举一个例子,原来粗放型种植,每亩成本主要是苗钱、肥料钱和人工费。但是高标准种植的成本,一亩地前期投入大概要6000块左右。但是,它的收益会大大提升。
原来粗放型种植,一亩地产量在三四百斤,收入五六千块钱。但高标准种植后,一亩蓝莓地的产量会达到1000斤以上,收入也会在1万块以上,这样两年时间就可以把前期收入全部收回,而后期每年收入都会逐年增长。
另一方面,我们推出了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公司提供苗木,三年以后,回收果农地里的果子,并且从回收款里把成本扣除。这样就解决了成本和市场这两个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这样果农自然会逐步接受高标准的种植模式。
澎湃新闻:目前看,高标准种植成效怎么样?
吴亚栏:我们是从2018年开始高标准种植蓝莓,今年开始采收了,目前看,产量是很高的,经过初步核算,挂果第一年亩产就已经达到600斤,到明年我们预估会上1000斤。
现在果农的积极性很高,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在3月份和4月份,全县有1217户的农户主动参与种植蓝莓3017亩。
澎湃新闻:蓝莓市场近些年发展还是非常迅猛的,比如山东、云南的蓝莓也比较受市场欢迎,对于这些外部竞争,你们会有担忧吗?
吴亚栏:目前,山东大棚种植蓝莓,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包括我们贵州省内其它地方也在发展蓝莓种植,这对我们当然是有冲击的。
同时,我们自身在产业化推动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譬如在蓝莓的加工环节,还是集中于常规加工,高附加值、深加工蓝莓产品非常少,产业链条不完善。这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
但与国内其它产地蓝莓相比,麻江蓝莓专注于有机,从种植、采摘、分选、运输各个环节都是有机的,2017年麻江蓝莓还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在全国1.7万亩的蓝莓有机面积当中,我们就有1.07万亩,占据了63%。我们有机蓝莓的价格高于普通蓝莓的,普通蓝莓1斤售价可能在20元出头,而有机蓝莓的售价能够达到三四十元。
所以我们有信心把麻江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蓝莓产地。
我们计划在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使麻江蓝莓种植面积扩大到8万亩,真正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种植县。第二,我们会继续完善蓝莓全产业链,并且创建并申报以蓝莓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在2020年接受第一次验收,在2021年创建成功。(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记者王琛报道本报济南9月24日讯由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下称“中国产权协会”)主办、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下称...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