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幼小衔接”背后的焦虑与隐忧专家提醒:单纯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有害身心发展

山东商报 2020-08-06 09:34 大字

王冰认为,正确的幼小衔接一定是一个弹性、缓慢的过程王冰认为,正确的幼小衔接一定是一个弹性、缓慢的过程幼儿园毕业后,小朋友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园毕业后,小朋友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们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能力家长们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能力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小学需坚持零起点教学。“幼升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但面对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升学”,家长们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焦虑,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升入小学后学习跟不上,而面对形形色色的“幼小衔接”班,家长们一时间眼花缭乱、难以分辨。专家提醒,刚性衔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仅不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还会打压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樊鹏莉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周里

“幼升小”的焦虑

今年9月,孙晴(化名)的儿子优优(化名)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让儿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孙女士早在一年前就开始计划为儿子“报班”,孙女士说:“我周边的同事们也都在劝我一定要报班,一方面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们提前做好准备。不然升入小学后,家里一定是鸡飞狗跳的场景。”

最让孙晴感到焦虑的是:“我有一次发现,儿子都上大班了,居然还不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不知道周一到周五要上学,周六周日休息。每天上学也不知道他学些什么,顶多就是拿回一幅画来。”孙晴说:“我感觉幼儿园阶段孩子就是在玩儿,但是上小学后,要学习了也有作业了,作息时间也不一样了,孩子肯定一时间难以适应。”

为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幼小衔接班,孙晴挑选了几个辅导机构,并试听了一些幼小衔接课程,她说,试听之后,自己对幼小衔接班产生了新的认识:“我本来以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孩子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结果试听了几家后,我发现很多辅导班偏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让他们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我觉得这点特别好,所以当时也没犹豫,就缴费报了名。”

但与孙晴持不同观念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刘先生说:“现在教育部门提倡小学零起点,就是希望家长和社会不要给孩子提前施加压力,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并不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揠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孩子对小学生活没有了期待,认为学习是件有负担的事情。”刘先生认为,上幼小衔接后,尽管孩子会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节奏,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后期一直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面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市民陈女士说:“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看家长怎么引导,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通过一些游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注意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到户外旅游,增长孩子的见识,作为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太急躁焦虑。”

欣慰却有所担忧

孙晴告诉记者,由于受疫情影响,原本给优优报的“半年班”变成了“季度班”,从6月10日开始一直上到8月底。优优从刚开始不适应到后来能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期盼升入小学,孙晴感到十分欣慰,但与此同时,她也产生了新的担忧。

孙晴说:“我现在觉得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是有利有弊的。好处在于,现在孩子和我们家长都适应了小学的作息时间,以前优优8点起床,现在7点就要起床,每天放学吃完饭后要写作业,认知能力也比以前有所提升。对于上小学这件事,大家都比较有信心。但是我也担心,孩子升入小学后会有所懈怠。”

由于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内容,孙晴担心:“孩子会觉得上课学习的内容我都会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在拼写笔画等方面,一旦孩子在辅导班形成了错误的习惯,后期就很难改正了。”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语文教师李建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上“幼小衔接班”,考虑到自己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方面也能加以引导,就觉得没必要再出这份钱,“但结果就是,升入一年级后,孩子的同班同学都上过幼小衔接,但她孩子没有,所以成绩稍显落后,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些吃力。”李建芹认为,如果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又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太了解,最好还是有选择性地上幼小衔接班,“但不要选择那些过于偏重知识性教学的辅导班,要选择那些侧重于习惯养成和培养规则意识的幼小衔接班。”李建芹还说,面临幼升小阶段的家长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要重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乐观开朗的个性、广交朋友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幼小衔接过程需缓慢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就一直困惑着年轻的家长,尤其在当下,父母的焦虑愈发突出。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孩子“幼升小”这一过程,幼小又该怎样衔接呢?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原学前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项目专家王冰。

王冰说:“幼升小的确需要衔接,幼儿从集体游戏活动转变为正式的学习活动,这是人生的第一次转变。孩子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生活习惯转入到专业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活动方式的转变,如果孩子按照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习惯升入小学,肯定会不适应,家长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但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是一种错误的衔接方式,王冰说:“目前有不少幼小衔接班每周都是满满的课,把小学的固有模式硬搬过来,中间缺乏一个必要的缓冲,这种刚性衔接,不仅不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还会打压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

另外,王冰还提到:“不少家长对幼小衔接班趋之若鹜,认为孩子上完幼小衔接后又会拼音,又会写字就是一种成功,这是错误的,这其实是满足了家长自己的需要和期盼,并不符合教育规律。”正确的衔接一定是一个弹性、缓慢的过程,比如每周1-2天送孩子去上课,然后逐渐增加次数,让孩子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状态。

王冰认为,幼小衔接其实应该称为“小幼衔接”,“是小学接纳了幼儿园的孩子,而不是幼儿园的孩子送到小学中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不少幼儿园会请小学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解小学学习生活,也有很多小学设立开放日,给面临‘幼升小’的家长讲解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带领孩子熟悉小学校园环境,这些做法很值得提倡,这才是科学的、对孩子有利的衔接。”

新闻推荐

“微书屋”共享书香

□郭浩王枭麟左丰岐报道近日,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菏泽煤电公司彭庄煤矿“共享书屋”正式免费提供服务。“共享书屋”...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