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5岁女童吞巴克球 取出190颗无胃穿孔

山东商报 2020-08-04 09:32 大字

从欣欣(化名)胃里取出的巴克球(左图)拍片显示,孩子的上腹部有大片状致密影(右图)从欣欣(化名)胃里取出的巴克球(左图)拍片显示,孩子的上腹部有大片状致密影(右图)个位数的往外取,记不清取了多少兜个位数的往外取,记不清取了多少兜“医生,我孩子两天前吃进去一枚一元硬币,没拉出来。”“儿子不小心咽进去一个杏核,奶奶说等等看,要等几天?”……作为儿科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误吞异物的小患者。但近日,当看到从一名5岁女童胃里取出的190颗巴克球时,就连接诊医生也惊呆了,“在胃里待了两个月,虽然万幸孩子最终没事,但家长万不可大意,误吞磁珠异物极易造成消化道穿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刘庆英

5岁女童吞进190颗巴克球

7月末的一天下午,结束了门诊工作的魏绪霞,突然接到同事电话:一个5岁小女孩,吞入了50余枚磁力珠,并且已经两个月了……“又是这个害人的东西。”接到电话后,魏绪霞立即赶往超声科,为欣欣进行检查,一边祈祷着不会发生穿孔。

超声确定巴克球的位置后,立即住院、采血、沟通、插管麻醉……然而治疗并不顺利。“超声科医生说,小女孩胃里都满了,因为磁珠彼此间强大的吸力,已牢牢地吸在一起,已成了一个胃的形状,整体取不出来,也无法拆解开,只能想办法个位数地往外取,但又担心取的过程中会掉到咽部,造成气管窒息。”魏绪霞介绍说,因为欣欣胃里的磁珠太多,他们只能一网兜一网兜地捞出来。“一遍遍地被贲门阻挡,被咽部裹挟……最后都不记得取过多少兜了,当那个小身躯的磁力取出器将剩余的磁珠逐个部位进行清扫,确定腹腔无遗漏异物、无穿孔,口咽部也没有遗留时,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下来。”

“就是用喉镜前面的手电照着,让咽部暴露,然后用弯钳一点点地取出来,一开始只能两三个两三个的取,共用了两个小时,后来同事数了数,竟然有190颗巴克球,而且已经在欣欣胃里待了两个月,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虽然事情已过去了几天,但说起近日接诊的小患者欣欣,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魏绪霞仍掩饰不住惊讶的表情。“这刷新了我们此前一次性取过磁珠数量的纪录。”

造型多变网售过万

巴克球,也就是平日里常说的磁珠,能靠着强大的吸引力组合成不同的造型。记者登录各电商平台发现,此类小玩具价格便宜,一般售价都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网上销量都很好,有不少产品销量都过万。

记者浏览发现,大多数巴克球都标明,适用年龄为14岁以上。巴克球属于益智玩具的一种,因此,很多家长都买来给更低年龄段的孩子玩耍。在一家网店的评论区里,几乎所有购买的家长都表达了孩子对巴克球的喜欢。“孩子太喜欢了,磁力真得很强,可以拼出各种形状的图形,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过,也有家长留言提醒道,玩的时候最好还是注意小朋友,千万别放嘴里。

然而,尽管不断提醒,生活中,因误吞巴克球而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险出人命的事情也屡屡发生。仅今年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已接诊几十起吞食磁珠的病例。“鼻孔、气道、耳道、消化道……一不小心,巴克球就会被塞进孩子身体里。”

吞入两颗就会有穿孔风险

在玩耍的过程中,欣欣就误将巴克球当做糖果吃进了肚子里。虽然家人也发现,隔几天巴克球就会少几颗,但并没有在意。“原以为这么个小玩具又圆又滑,个头也不大,应该能自行排出来。”但大意的欣欣妈妈,无意间刷抖音时,得知误吞巴克球的危险后,才急急忙忙带着欣欣赶往医院。

“多枚磁珠异物进入消化道后,经胃肠蠕动作用分离,又因互相间的磁性而相互吸引,重新吸引过程中可能异物之间夹带食管壁、胃壁或肠管壁,如不能及时分离取出异物,将导致消化道穿孔。”魏绪霞介绍说,如果磁珠异物分次进入消化道,为磁珠异物分离提供时间及空间缝隙导致消化道管壁被磁珠异物夹带并压迫、摩擦,则消化道穿孔风险增加。对于此种情况,魏绪霞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尽早行胃镜检查取出异物。“如治疗不及时造成消化道穿孔或者异物进入小肠,内镜无法取出,那就需借助外科手术治疗了。”

“像欣欣这种情况实属侥幸,很有可能是因为,多枚磁珠异物互相吸引在一起不易分离,且形成团块状,不易通过幽门进入小肠,才使得欣欣在磁珠留置胃中两个月,而免于消化道穿孔的风险。”据魏绪霞介绍,如果是单枚磁珠异物,若外表光滑,体积不大,可动态观察自行排出。但若吞入两枚以上磁珠异物,就会有穿孔的风险,需尽早行胃镜检查取出。

| 链接|

“熊孩子”吞食异物后千万别“瞎折腾”

“其实,儿童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急诊,多发生在6月龄至6岁。”据魏绪霞介绍,硬币、玩具零件、饰品是常见的误吞物件。然而纽扣电池,两头尖尖的枣核,不同规格的钉子,都是在腹中比较危险的东西。而磁性异物因为他们并不锐利,也可能并不是太大往往并不容易引起家长的警惕,从而忽视了它的危害,包括非消化科和外科医生。

家长发现“熊孩子”吞食了异物后,千万不要想方设法在家“瞎折腾”。“孩子尚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的,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魏绪霞提醒说,尤其是有些孩子吞食异物病史隐匿,因此,要特别注意,孩子是否有吞咽困难、流口水、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和拒食等症状,或者哭闹烦躁、痰中带血、异物感,或咽喉、颈部、胸部、腹部疼痛。“此外,儿童发生消化道异物,应立即停止进饮食,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评估后,尽可能早期给予合适的干预治疗方案。”

新闻推荐

特别的暑期,一样的文化生活□新华社记者 余俊杰 周玮 许晓青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文化生活陆续重启。尽管进入公共场所仍需佩戴口罩,出行前要做...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