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口腔颌面外科的踏实匠人,也是失学儿童的人生榜样 情怀牙医李大鲁 悬壶济困暖流出
一直以来,拔牙是件想想就觉着疼的事儿。即使今天,对拔牙的畏惧仍留在一些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在山东,通过推广微创拔牙,李大鲁带领团队赋予其无痛、舒适的体验。
李大鲁,1992年开始从事牙医,现为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有同事表示,若论拔牙技术,大鲁主任当属一流;有患者反馈,本以为雷霆万钧,实际上风轻云淡。
熟悉的人知道,李大鲁高大的身形中有一颗暖男的心。这些年来,他不仅锤炼仁术帮助到数不清的患者,更以仁心温暖了更多的人。
宁夏马文成的结婚照
2003年,李大鲁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海原县工作时所拍摄的多组照片。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没只鸟。”西海固当地俗话道尽这片干涸土地曾经的贫瘠。照片中,环境条件的极端艰苦与孩子们的求知渴望,直击李大鲁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当时,他自己的孩子不到一岁,有吃有喝、无忧无虑;而那些远方的孩子,一支铅笔头也要省着用。“很震憾!”李大鲁回忆往事,深情依旧。
支教团倡议社会爱心人士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帮助海原当地困难家庭的孩子们。李大鲁说,支教团的大学生们做了很多、付出很多,令人钦佩。
“他们希望,结对子之后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必要帮助,还要多写信给孩子们以精神鼓励。”李大鲁对支教团的提议深以为然,决定参与“结对子”帮扶。
那一年,他与宁夏海原县的失学儿童马文成、严艳(化名)结成了对子,以后每年给他们寄生活费、学杂费,还经常写信过去。
鸿雁传书寄深情。一晃7年过去,马文成、严艳从小学一直读到了高中。“女孩子18岁就结婚嫁人了,家里准备让严艳退学。”李大鲁得知这个消息后,多次给严艳家里打电话沟通,希望她能考大学继续深造。
不过,严艳的校园生活还是在她17岁这年画上了句号。10年过去,李大鲁回首这段往事仍颇感遗憾。他望向窗外葱笼的林木,喃喃而语:严艳的学习成绩一直挺好的……
好在,马文成坚持了下来,而且将人生目标锁定为“像大鲁叔叔一样做个医生”。“第一次高考没能考上医学院,他就复读了一年。”李大鲁嘴角带着笑意,“第二年考上了,后来还如愿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急诊医生。”
李大鲁评价马文成是个勤奋、自强的孩子。“假期的时候,文成就跑到内蒙古那边的矿上打工。”他说,“身处逆境的孩子们,能够通过一步步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这是最可贵的。”
对马文成来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个励志和感恩的故事;对李大鲁来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成长。
其实,这些年来,他默默资助过不少孩子,从小学一直帮扶到高中的就有5人。他也多次前往偏远山区义诊、到希望小学送棉衣、为拉萨一小学捐助现金、为农村小学捐助学习用具、帮助生活条件困难的患者……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2019年春天,李大鲁收到了马文成与新婚妻子的结婚照,开心一笑,别有会心。
那天晚上,他睡得格外香甜,格外踏实。
陪孩子长大的治疗
李大鲁老家在山东滨州,父亲是眼科医生,母亲是儿科医生。说起来,他走上从医之路顺理成章。
“30多年前跟现在大不一样,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少。”李大鲁坦言,是父亲帮他选择了牙科医生这一行。
“听话”大抵是7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之一,坚持也是。屈指算来,李大鲁从事牙医工作已经28年了。他觉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过去这10年可谓口腔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也因此,李大鲁团队有能力、有条件登上那趟充满爱的“微笑列车”。
“微笑列车”是已故美籍华人企业家王嘉廉,于1999年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慈善组织,其宗旨是为贫困的唇腭裂患者实施矫治手术。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分钟就会诞生一个唇腭裂患儿,而在中国,每700个儿童就有一个是唇腭裂儿童。
2016年6月,济南市口腔医院正式成为“微笑列车”合作定点医院,并很快成为山东省内唇腭裂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之一。“虽然加入项目比较晚,但进展比较快。”李大鲁告诉农村大众报记者,目前他们已累计为700多名患儿进行了唇腭裂手术。
此前的2014年,通过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合作,李大鲁团队开启了唇腭裂手术、唇腭裂二期整复术、髂骨移植及鼻整形等唇腭裂序列治疗技术,并开展了正颌手术。
目前,这两项技术在省内均名列前茅。
2018年年初,在医院支持下,李大鲁领衔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专业和全面的唇腭裂术后语音训练团队。“唇腭裂序列治疗非常重要!”他说,很多患者一期手术后存在语音障碍,将由语音训练师为其提供专业的训练与帮助。如发现有必要,团队还将开展进一步的手术矫正。
事实上,“序列治疗”还包括很多内容。
唇腭裂患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很可能需要植骨、正畸等治疗;到十三四岁的时候,面部轮廓基本发育成形,部分患儿需要进行鼻修整;长到十七八岁颌骨发育基本成形,一些孩子可能出现反颌(通常说的“地包天”),要进行正颌手术。
“我们可以提供一整套的完整治疗项目,这在山东省内还是不多见的。”说起唇腭裂矫治,李大鲁娓娓而谈,整个人好像都在发光。
把病看好是成长捷径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李大鲁专门提到医院领导经常讲的这句话。他觉得,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即使看似简单的病情,也不能掉以轻心。
尽管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还要带教硕士生,但李大鲁一直坚持亲自为病人看病。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他最为看重的职责。
“就是做一个匠人,对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李大鲁常说,医生应该避免太强的功利心,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看病能力上来。“如果成功有捷径,那就是踏踏实实把病看好,病人自然有感受、给认可。”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刚刚接触口腔医学的时候,李大鲁还是有些懵懂。后来自己探索微创拔牙,并在导师那里得以“印证武功”,他就彻底打心眼里掉进了这一行。
传统的方式,拔牙基本靠敲,病人紧张,医生也紧张。按说,拔牙属于一级、二级手术,但有些阻生牙特别牢固拔不下来,真的会让老教授也下不来台。
李大鲁刚工作那儿,拔牙的工具跟一百多年前一个样。怎么能减轻拔牙的痛苦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子里转。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李大鲁开始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新的拔牙方法,比如微创。
到2008年赴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读博士前,他以微创方式为病人拔牙已经颇有心得,2006年为一位著名球星拔智齿而不影响其当周比赛就是最好例证。
李大鲁说,“我的恩师胡开进教授从国外回来后推广微创拔牙,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其中不少内容与我之前的探索不谋而和,我就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了。”
博士毕业回到济南市口腔医院,李大鲁带领团队率先在山东省内开展微创拔牙,并在全省积极推广普及。他希望,更多的病人可以有无痛、微创、舒适的拔牙体验,而不再是疼痛、肿胀、恐惧。
送给儿子的显微镜
李大鲁的妻子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儿子上高中,明年高考。受父母的影响,儿子一直对医学和计算机都挺感兴趣。
不过,十几年来,他留给儿子的时间很少。孩子放假或者休息的时候,往往是口腔医院里最忙的时候。儿子小学毕业那年的假期,李大鲁下决心休假3天陪他出去旅游了一次。到现在,也就那么一次。
李大鲁的工作又忙又累,但儿子并没有对医学敬而远之。对于这一点,李大鲁内心还是挺宽慰的。
“至于儿子将来从事计算机还是医学专业工作,抑或其他职业,还是让他自己来决定吧。”李大鲁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儿子以后在学习工作中能够保持好奇探索之心。
儿子觉得医学挺有意思,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收到爸爸送的一件礼物——显微镜。后来上了初中,生物实验课要用到显微镜。之前玩显微镜的丰富经验,让他在同学面前很有自豪感,兴趣更浓。
即使现在学业很忙,他还时常把显微镜拿出来摆弄一会儿。
无心插柳柳成荫。李大鲁笑了笑,他自己也记不清当年买显微镜时是怎么想的了。
2007年,李大鲁接手口腔颌面外科,科室高年资医生在两三年后相继退休了。“青黄不接!中间有几年挺难的,就想着能尽快把新生力量培养出来。”
李大鲁教得卖力、年轻医生们学得用心,合力开启快速发展的十年。
患者希望遇上好大夫,年轻医生也希望自己成长为好大夫。他经常提醒身边年轻人,做事一定眼光长远。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选择,医生尤其如此。”李大鲁说,“医生需要经常想一想为什么当初选择了这个职业;救死扶伤,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分。”
是的,医者仁心从来没有偶然,它是承诺之后的必然。
新闻推荐
2020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即,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致2020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的一封信》,提醒...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