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山东省正式进入雨季“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已至 1643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946处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建立3000余人省市县乡四级防汛抢险专家队
□资料:方垒 制图:马立莹□记 者 方 垒
通讯员 曲卓杰 王 伟
叶 文 报 道
本报济南7月16日讯 山东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确保2020年度汛安全,山东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据分析预测,今年山东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汛期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两成左右,局地暴雨洪涝可能多发。截至目前,全省平均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较常年偏多18%,较去年同期偏多93%,防汛形势严峻。
另据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自18日起,山东省正式进入雨季,意味着降雨过程逐渐增多。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17日夜间开始,山东省自西向东有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18日白天到19日上午。全省平均降水量40~60毫米,其中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青岛、济南、泰安、淄博、潍坊、滨州和东营有大到暴雨(40~70毫米),部分地区大暴雨(100~200毫米)。
气象部门提醒,本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大,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等风险。21~22日,山东省还将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
重点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和抗旱减灾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去年汛后印发的《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截至6月30日,山东省1643项重点水利工程主汛期前既定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工程总投资272.06亿元。”省水利厅副厅长王祖利在发布会上介绍。
具体来看,“头号”重点水利工程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14.55亿元,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946处水毁工程全部修复,恢复了工程设计防洪能力,比既定完成时限提前1个月;大中型水闸、中型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小型水库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能够按照原设计标准正常发挥防洪减灾等功能;治理后的跨市骨干河道、市管河道的重要河段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河道(段)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防洪隐患排查整改是确保工程安全度汛的关键。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建基介绍,今年以来,山东省先后组织41个工作组,对新老工程接合部、病险水库、病险涵闸、河道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重点防洪薄弱环节开展了4轮次的大排查,共排查出风险隐患1621处,对这些风险隐患逐项督促整改到位。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7月上旬,再次组织8个暗访组,对全省度汛风险隐患进行再排查,对整改落实情况再核实。
科学规范的工程调度是防汛减灾的重要手段。山东省组织专家对跋山、岸堤等7座大型水库调度运用计划进行评审,并批复执行;对全省有防洪任务的197座大中型水库的汛限水位进行重新校核,修订《水库汛限水位监管办法》和《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运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年度记录制度,对水库汛限水位进行“线上线下”监管。
针对2019年防汛抢险专家力量不足的问题,调整充实了有抢险实战经验的专家,建立了3000余人的省市县乡四级专家队伍。组织部分专家到小清河、大汶河、沂河、沭河等重点流域进行现场调研,掌握第一手工程资料。结合实际编制了《水利工程抢险技术手册》,为防汛抢险提供技术参考。
目前,山东省已对全省28条重要河道逐一编制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修订完善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1.18万件;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1.8万人次,组织“线上线下”培训3.5万人次;明确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员1.15万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魏廷宝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许多名山都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被打上独特的文化印记,齐山即是这样一座山...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