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区块链+政务服务”实现“一链办理” 山东区域发展跑出“加速度”

山东商报 2020-07-10 09:38 大字

烟台夜景烟台夜景淄博城市鸟瞰图淄博城市鸟瞰图24个重点项目、总金额约443亿元!日前,在第二届儒商大会上,济南市交出了这样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

“我们这次和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沟通,真是颠覆了我们的感受。”上海复旦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东麟用“颠覆”这个词形容他对山东营商环境的深刻印象。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山东的责任与担当。山东各地政府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家的认可,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机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高玲

济南高新区:开店手续像淘宝购物一样便捷

“我只是想开个饭店啊……”这样一个场景,准备开饭店跑手续的小老板以前都遇到过——先到市场监管局进行企业设立登记,再找刻章公司进行刻章备案和刻章,去银行开户,再到社保、医保、公积金、税务登记,还要到消防、环保做各种审批备案,需要跑10多个部门、排10余次队、交10多份材料。

而在济南高新区,群众和企业只需要根据要办的一件事准备一套材料,到“企业开办一链办”综合窗口,就像淘宝购物一样选择自己要办的事项加入到办事购物车,经过现场一次身份核验并填写一张申请表格,系统自动将数据分发到各业务部门进行审批处理,最后出件材料统一汇总在出件窗口出证。

这样一套让办事群众和企业省了不少事的系统,7月1日正式在济南高新区上线。在建党九十九周年之际,济南高新区“区块链+政务服务”打造了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企业开办一次办成”实现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备案、公章刻制、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银行预开户和税务登记等环节业务“一次办成”。

同时,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政务服务“一链办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上线试运行13个面向企业的主题式政务服务,这13个政务服务除了“我要开饭店”外,还包括“我要开便利店”“我要开诊所”“我要开锁店”“我要开房产中介”“我要开烟酒超市”“我要开干洗店”“我要开锁店”“我要开照相馆”“我要开鲜奶吧”“我要开干洗店”“我要开美发店”“我要开食品生产厂”等12项服务,通过流程优化将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窗口的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办理链条,老百姓只需要去综合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同时也支撑办事群众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部分链条事项,多次分步进行业务办理。

这样的一链办理,体现了政务服务的速度和温度。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上线运行更多的“一链办理”主题式服务,争取年底前实现50个面向企业的“一件事”主题式服务和5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的流程优化。

据悉,2019年9月,济南高新区“区块链+政务服务”系统上线,支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济南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32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窗口已办理8400多家企业注册,平均办理时间130分钟,免费刻制公章44100多枚,免费邮寄证照2483件。

淄博高新区:主动服务提升效率

“以前,一个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需要多次往返于多个部门。现在,只需要向联合验收窗口申请联合验收,各部门就会主动服务,联合办理,从联合验收申请受理到完成竣工验收备案仅用时8个工作日。”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史济坤如是说。近日,淄博高新区首个联合验收项目——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度蚀刻金属引线框架生产项目5#车间顺利通过了联合验收,再次刷新“高新区速度”,联合验收方式受到了项目单位的欢迎和肯定。

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是淄博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它将原先的串联验收变为并联验收,将原先的等待上门变为主动服务,提高了竣工验收效率,让企业感到了办事的快捷与高效。

自淄博高新区出台《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和《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流程》以来,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参加培训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联合验收。验收期间,淄博高新区建设局建管处、质安站、档案管线办及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多次主动对接,协调解决项目验收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在联合验收申请受理前,为缩短审批时间,淄博高新区建设局质安站、档案管线办工作人员联合集中审查资料。资料完善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淄博高新区建设局建管处、质安站、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随即组织了现场查验。该项目联合验收顺利通过,为淄博高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淄博高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淄博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联合验收工作机制,着重尝试交叉联合验收机制,并根据项目进度安排,适当安排部分专项验收联合进行,提高项目验收效率,尽量减少沟通环节,让联合验收机制工作运行的更加顺畅。

烟台:建立七大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在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烟台分会场上,总投资624亿元的12个项目签约。这也是烟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大成果。

对企业的诉求,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启动核实程序,3个工作日内答复,15个工作日内解决或服务确认。

这是烟台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制度的一项举措。在烟台,通过制定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实施方案,建立起优化营商环境七大制度。

7月2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改革攻坚进行时”专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常春介绍了全市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推进情况。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5月初,由政法委牵头制定的《烟台市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市深改委研究通过。据悉,《方案》共涉及七项重大制度。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开发APP小程序等市级应诉平台,广泛听取企业投诉和意见建议,并在限定期间内给予答复。比如:建立“限时清欠”制度。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特别是拖欠中小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去年以来,烟台市开展了专项清理活动,登记在册的拖欠企业欠款问题得到了应清尽清。同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的情况,逐一明确支付时限、支付责任、处罚措施,防止发生“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问题,不断巩固“清欠”工作成果。

新闻推荐

广开门路助农民工“家门口”就业

□记者毛鑫鑫报道本报济南讯日前,省农业农村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