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发现 外出找党
□ 韩冬玲
在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云台山脚下,有个叫鹁鸽楼的小山村,据说这里的山上曾经有一处鹁鸽洞,常引来成群的鹁鸽在此栖息,村庄因此而得名。1935年冬,山东省工委在这里成立,在山东省党的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转折作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统计,山东省委从1927年成立至1933年,在短短的7年中,主要领导更迭了19次,9位主要领导先后被捕,4位惨遭杀害。
到1933年7月,山东省委屡屡遭到破坏的时候,莱芜县委成为全省保存下来的三个县级以上党组织之一,莱芜第一任县委书记刘仲莹功不可没。
刘仲莹1911年出生于牛泉镇鹁鸽楼村,家庭非常富裕。他的父亲在口镇经营钱庄,希望他能够继承家业,但刘仲莹却有鸿鹄大志,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对众人、对国家有用的人。所以他坚持选择读书,1929年考入济南省立高中,师从“左联”作家胡也频,经胡也频介绍,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党组织派他回莱芜开展党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到1932年秋,莱芜已发展党员70多名。中共山东省委认为时机成熟,在云台山和尚洞召开了莱芜县委成立大会。会议推举刘仲莹为县委书记。
1933年,山东省委内部出现叛徒,导致300多名党员和积极分子被捕,省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山东党组织从此失去了统一的领导。以刘仲莹为代表的莱芜共产党人,在坚持独立斗争的同时,对山东的革命形势忧心忡忡,他们深深体会到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迷茫和无助,渴望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于是,他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外出找党。
为了筹集经费,刘仲莹毅然决然地把他家在口镇的钱庄、店铺和地全卖了。
1934年4月,刘仲莹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之情,踏上了外出找党的漫漫征程,他先是到了济南,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钱花完了,他就到工厂干苦力、在码头背麻袋,就这样,他白天干苦力维持生计,晚上走车间、进小巷,几乎走遍了上海的角角落落,却始终没有寻觅到上级党组织的踪迹。无奈之下只好返回济南,却不幸又被国民党特务盯上,在济南省立图书馆被捕入狱,被关押了20多天,经过这一场炼狱般的折磨,原本饱受困苦的他,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与刘仲莹一样,以赵健民为首的济南共产党人,也对山东的革命形势非常担心,迫切希望在这时期,有人能够站出来,建立一个领导全省党的工作的机构,扛起山东革命的大旗。这时候他想到了莱芜,想到了刘仲莹。因为早在1934年4月,刘仲莹外出找党的时候,曾与赵健民在济南见过面。两人共同商定,各自独立发展,分头寻找党的领导关系,当时刘仲莹去了上海,赵健民去了河北。1935年初冬,赵健民从济南来到莱芜,与刘仲莹、黄仲华三个人在刘仲莹家的小楼上见了面。他们分析了当时山东革命的形势,认为当前与中央失去联系,没法建立省委,可以先成立“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代行省委职责。那建在哪里合适呢?赵健民提议就在这里建立,一是莱芜党组织比较健全,党员人数多,群众基础好;二是济南敌人力量比较强大,省委在济南屡遭破坏,在这里可以避开敌人,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谁担任省工委书记呢?大家认为:刘仲莹革命斗争经验比较丰富,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一切,信仰坚定,意志坚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那时候谁担任书记,不是意味着手中有多大权力,而是意味着被杀头的风险最大。就这样,刘仲莹没有再做推辞,毅然决然担起了这份责任。
多年以后,已86岁高龄的赵健民老人来到了鹁鸽楼,他动情地说:“50多年前,以刘仲莹同志为代表的莱芜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遭到破坏、极度危险的状态下,不仅冒死恢复发展党的组织,还变卖家产、九死一生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这种壮举,真称得上是高风亮节、舍命担当啊。”
什么是初心不改,什么是使命担当,穿越历史的腥风血雨,革命先辈的这些感人故事给我们做了最好的回答。
新闻推荐
山东省今年参加夏季高考编场考生达530381人新规:考生不得提前交卷离场
本报7月3日讯(记者范俐鑫)山东今年夏季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将于7月7日至10日举行。记者今天从山东省政府新...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