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吃香,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说起农民,传统印象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说起职称,很多人会想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城里知识分子,很少有人将农民与职称联系在一起。
然而,一系列包括职业农民职称在内的“新型职称”正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悄然兴起。据央广网报道,2018年12月,山东东营就在全省率先举行了一场专门为农民准备的职称评审会。和普通职员评职称不同,职业农民职称的考核并不注重学历,而是对实践能力十分关注。走出考场以后,不少参考人员都觉得,这个职称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日前,在东营试点基础上,山东已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的范围扩大到14个市。各地围绕职业农民职称“怎么评”“谁来评”“评什么”“如何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不管是“土专家”“田秀才”,还是返乡大学生、归乡创业者,不管什么学历或有没有论文,只要有技术有能力,愿意在农村干事创业,达到一定标准和实绩,都可以评上相应职称。截至目前,山东已评选出976名新型职业农民。
除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山东还制定了专属乡村教育、医务人员的职称制度,实行单独分组、单独标准、单独评审,并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乡村教师医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天花板”,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发展,并建立了乡镇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在基层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通过后即可聘用。
面对“新型职称”,《北京青年报》评论文章指出,给农民评个职称,对于农民而言,其正向激励作用不可小觑。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最需要的是人才,最需要的就是农业劳动者能够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地琢磨钻研,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才。
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人才,因此,必须留住本土人才,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而今,浙江给农民评高级职称,这些获得职称的农民大多是种养大户,有的是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工作的“专家”,他们是一批有经验、有理想、有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他们评职称,是一种职业激励,在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农村人才更有范儿。《经济日报》亦认为,给农民评职称,不仅体现了对农民群体和农业专业技术的尊重和认可,更是从长远发展着眼为农村储备人才,有助于更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农业人才愿意留在农村,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农民评上职称之后,在项目扶持、资金贷款、培训、招聘等方面能得到政策倾斜,这一良好的正向激励措施,能让一些“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这不仅会激励更多农民群众参与进来,重视学科学、用科学,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农业、服务农业,有效地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进而有力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世代生活在莱芜区的小村庄,被识文断字的父亲开启了文学梦,作为农民儿子的刘恒杰,注定要将文字的关注点聚焦在养育自己的这片...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