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保供稳价!疫情期间市民能实惠买菜有他的功劳

澎湃新闻 2020-06-15 08:08 大字

【编者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 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这里靠近城市边界。每天清晨,南来北往的菜商汇聚于此,带来全国各地品类繁多的6000吨蔬菜。大货车和小三轮穿行其间,又将这些蔬菜送去上海的千家万户。

江桥批发市场隶属于上海蔬菜集团,集团的人喜欢自称“蔬菜人”。今年是市场负责人顾正斌成为“蔬菜人”的第十年。长年累月与蔬菜打交道,顾正斌对每种菜的价格、产地、需求量、保鲜方式等信息了如指掌,也清楚蔬菜的稳定供应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疫情期间,全国停摆,为了保证蔬菜不断供,顾正斌和其他蔬菜人们连续三个月没睡过一个整觉。

人人都说,这场仗他打赢了,而且赢得漂亮。顾正斌只觉得,身居其位,“这不过是国有企业的应尽之责”。

顾正斌。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硬仗:这个新年前所未有

大年初二,顾正斌几乎彻夜未眠。在蔬菜集团工作这些年,他从未经历过这么兵荒马乱的夜晚。

往年的春节,顾正斌管理的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总是一下子冷清下来。市民或举家出游,或返乡,上海空了大半,蔬菜需求量骤减。即使江桥市场承担着这座巨型城市60%以上的蔬菜供应,过年期间,每天进货三四百吨也就够了。

而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一切。大量人口留在上海,又因为恐慌开始囤菜,一夜之间,蔬菜变得供不应求,白菜在一些超市甚至卖出了一斤五六十块的高价。

顾正斌觉得情况前所未有的严峻。他从业这些年,“保供稳价”一直是职责所在,他也曾在许多个特殊天气里完成过这项任务。2013年10月,他刚来到江桥市场,国庆假期间的台风就把青菜的批发价从一斤两块钱推到了六块,他和团队用了两天时间,让价格稳定了回来。可是这一次,蔬菜的需求量达到了往年同期的十倍。一切发生得迅疾而突然,他知道,无论如何,保证蔬菜供应和稳住菜价是底线。

““菜篮子”的稳定就是整座城市的稳定。”他说。

在江桥市场卖菜的客商来自天南地北,大多数在年前就已返乡。年初二一早,顾正斌联系那些还未离开上海的客商,动员他们把手上剩余的备货全都拿出来交易,即使这些菜对于满足庞大的需求量,不过是杯水车薪。

顾正斌心里不踏实,当天夜里,他又联系了300多个已经回到老家的客商,希望他们能尽快组织货源,为上海供菜。凌晨四点,顾正斌的手机屏幕还在不停闪烁,直到微信那头有越来越多人响应,顾正斌看着“大白菜明天到货”、“胡萝卜后天到货”的消息,才勉强放下心来。

客商李国栋的菜地在福建,因为当地有“过年前三天不能下田干活”的说法,田里的胡萝卜无人采收。初二晚上,接到顾正斌的电话后,李国栋干脆为十几个亲戚买了机票,自己又开上两辆商务车,全家人连夜赶到福建摘菜。

山东的白菜供应商彭海洋也在这一晚收到了顾正斌的消息。当晚,彭海洋就联系了当地货源。“他(顾正斌)最多的时候一天给我发了十几条微信,都是叫我稳定菜价。”彭海洋说,“他跟我说,“到了这个时候,你钱可以赚一点,我不是不让你赚钱,但是你千千万万不能发国难财。””

年初三,江桥市场的蔬菜进货量增至3000吨,初四5680吨、初五8076吨……一路从五湖四海的农田运至上海江桥,再送往超市里、摆到餐桌上。

城市的齿轮重新开始有条不紊地转动。

顾正斌。

守门:第一家安装使用红外测温仪的批发市场

“防疫保供”,自年初以来,顾正斌每天都在和这四个字打交道。

“防疫、保供,听上去好像是一对矛盾的词。”顾正斌说,“防疫”是把门守得更严、看得更紧,而“保供”则需要把门打开,让菜进来。

江桥市场95%的蔬菜货源都来自外省市,从一进城就遇到了麻烦。1月24日,上海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高速公路因交通封控,流通缓慢,客商们连夜带着菜赶来江桥,运菜的车却被卡在了出省入沪的道口,纷纷向顾正斌求助。顾正斌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为客商们办理了农产品运输许可证,开辟了绿色通道。

车过了城门,来到江桥市场的大门,又面临着一道重要关口。

这是让顾正斌感到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江桥市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每天出入的机动车有3000余辆、非机动车5000余辆、人员1万余人次,防疫难度可想而知。

“一旦有疫情在这里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不要说“保供”了,人员这么密集的一个场所,要是出现病毒,那就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压力了,是全市的压力。”顾正斌说,“只要发现一例确诊,肯定就要封市场,那菜价也会跟着暴涨,居民会开始恐慌性消费……要是出现了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我的失职。”

顾正斌打电话给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请他们“无论如何要帮忙想办法”。几小时后,江桥市场成为了上海所有批发市场中第一家安装并使用红外测温仪的场所。

每个凌晨,在江桥市场的2号门,顾正斌和同事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对进出车辆登记、测温、消毒。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做到这样,江桥还是出问题了,就搬到西郊(西郊和江桥是同属于蔬菜集团的两大蔬菜市场)去。”好在最终,江桥市场没有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守住了蔬菜进沪第一关,也守住了整个城市的蔬菜保障。

顾正斌。

温度:他爱自称“蔬菜人”

蔬菜集团的人都喜欢自称“蔬菜人”,顾正斌也不例外。

对蔬菜人来说,“蔬菜”一词代表的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商品,而是切实承载了感情和温度。

大年初一,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留下家中老幼无人照顾,买菜成了难题。那几天,盒马和叮咚上买菜都要靠抢;疫情笼罩,人心惶惶,大家也不敢贸然出门买菜。顾正斌组织员工,每周为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家属配送免费的新鲜蔬果,从备菜、分拣、到称重,五十多岁的他干起体力活来,跟小伙子一样拼命。

如今,江桥批发市场又逐渐恢复了昔日的景象。顾正斌熟悉这个市场的一切,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要到各个摊位上跟客商们聊上两句,问问菜价,蔬菜已是联系他和客商之间情感的纽带。

“在别人眼里,我们可能只是来做生意的,实际上我们是在这里生活的。”彭海洋在江桥市场卖了20多年白菜,他认为顾正斌把大家带领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就算哪一天我的货没到,我也会到市场来,我总觉得在家不如在这里舒服。”

妻子曾调侃顾正斌,说他“上班像机器人,回家像木头人”。而在所有的标签里,顾正斌还是最喜欢“蔬菜人”。“蔬菜人朴实、勤奋,我是新蔬菜人,要向他们学习。”顾正斌说。

“我们做农产品的,跟我以前在流水线工厂工作很不一样。”顾正斌说,“在这里,大家是真的头顶着烈日,脚踩着泥水,兢兢业业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好,就这么简单。”(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全力遏制臭氧污染,山东发文鼓励夏秋季夜间错峰加油@山东车主:夜间加油有望享受优惠

近日,济南市生态环境系统对加油站进行专项检查。新时报记者王汗冰摄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发出通知,建议各大加油站...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