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收藏影像 传承历史 刘云志访谈

淄博日报 2020-04-24 06:40 大字

名称:山东农林学堂作者:佚名年代:1936年3月2日备注:牌匾,山东省立济南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名称:一个英国医生眼中的北京作者:约翰·德贞(英)年代:1870年备注: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宝云阁铜亭□李森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摄影收藏的?

摄影是很早就喜欢了,大学时期我有一台海鸥相机,我是长跑队员,偶尔给学校体育队拍照。2000年我离开机关下海经商,2007年生意逐渐稳定了,我还是想回归文化领域,当时报名参加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一对一导师制的摄影培训班,师从于云天老师,希望精进自己的摄影技巧。2007年秋华辰拍卖有于老师的作品,听说后和于老师说我要收藏一套,就买了5张,那是我最早的摄影收藏了,但当时没有影像收藏这个概念,是把照片当书画来收藏。不过我已经发现了不同之处,相比书画,摄影作品不能折,占地方,还要考虑湿度、温度,对收藏环境的要求很高。那几年我自己也拍照,每年都会往外跑,南北极、非洲、西藏等地去得较多。近几年,我出去拍照的时间变少了,花在摄影收藏上的时间逐渐增加。

收藏时你如何选择摄影家的作品?

因为云志艺术馆在山东,我会侧重多收一些山东的照片,尤其是一些1960年代至2000年代山东的老照片。比如我们淄博的王乃高,他从1958年到1978年的老照片在本馆办了《岁月留痕》个展,我收藏了200多张;还有临沂的李百军老师,听说我搞收藏,他把1975年到1996年的六千多张底片全都赠送给我了,我2018年给他搞了《乡慈》摄影展,收藏了他300多张作品;最近又为青岛的李学亮主席办了《街里》个展,青岛老城拆迁改造,他在十多年间拍下了很多已经消失的画面。此外还有济南、潍坊等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我会有针对性地收藏。当然,现在我收藏的范围也扩展到全国,已经涵盖的摄影家包括朱宪民、侯登科、于德水、杨延康、周梅生、王玉文等几十人,且都是成套的作品。

除了当代摄影家,你还收藏了不少老照片。你的收藏兴趣点主要在哪一块?

兴趣的变化有个过程。云志艺术馆建成后,我是以18位风光摄影师的展览开馆的,当时还想继续办纪实摄影展,希望按这个分类逐步展开,收藏一些当代摄影作品,对老照片还没有概念。2014年办了几次展览,觉得一些当代摄影家要价还是偏高,那一时期认识了曾璜和李欣,通过他们开始接触老照片。

2014年到2016年正好是艺术品市场的一个低潮期,一些在2007年还比较贵的老照片,从2014年起开始降价。我又对比了一下在2010年前后价格高得离谱的书画作品,发现老照片实在是太便宜了。到了2015年、2016年,价格更低,它们有些已留存超过一个世纪,既有历史性,也相对稀缺、史料价值非常高,所以2015年起我尝试收老照片,随后几年收藏规模逐渐增大。

老照片的收藏有许多种类,你主要的收藏兴趣是什么?

在藏品不断扩充的过程中,我对老照片的要求也逐渐明确:一是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影集;二是在当时公认的摄影名家作品,比如拍摄过早期中国的费利斯·比托(FeliceBeato)、约翰·汤姆逊(JohnThomson)、约翰·德贞(JohnDudgeon)等。比如这里面包括有两本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册,品相非常好,是摄影师龟井兹明制作珍藏的遗物。此外还有记录中法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相册,我这基本上都有。随着这些照片的累积,我越来越喜欢这些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影集,只要被我碰到,我就一定会拿下。

我还特别关注山东的老照片,比如1861年英国人来到烟台筹办开埠,那里成为了山东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山东老照片目前在我全部收藏中约占十分之一,我觉得还不够。举牌前,我会仔细看这些照片的拍卖图录、预展,仔细研究照片的史料价值、品相、真假,分析它的存世量多少,甚至可能是孤本。有时候只看拍卖图录还不行,比如有些相册里可能有一些照片是当时翻拍的。这并不是说造假,翻拍者也是当时的摄影师,因为他们当时制作影集是为了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中国这么大,他们自己拍的未必全面,可能会翻拍一些,带回去可以送人。这个情况,卖照片的人不会告诉你,需要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我每天都在研究、整理这些老照片,可以说是其乐无穷。

云志艺术馆建成后,我有专门的库房来存放这些老照片。在设计库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书画、影像的存放,要做到恒温、恒湿。

你的主要收藏渠道有哪些?

一方面,当代的作品主要是和艺术家合作搞展览,我会收他们的作品;另一方面,我还会去拍卖会直接购买老照片。我常去的拍卖会,还有一些专门经营老照片的中间人,他们也会私下找我,有的会从国外直接和我联系。因为很多中国的老照片是从国外流回来的,有人会专门去国外的拍卖会、市场或私人手中淘,这个产业链现在已很完整了。

在你的收藏中,当代摄影家的作品和老照片大概各占多少比例?

不好说,首先我没有具体去分类,其次是它们的尺寸规格相差都很大。比如当代摄影作品,数量少但可能尺寸很大,而老照片数量虽多,但尺寸很小,难以计算。比例不是问题,关键是时机,当代的作品如果我今天不买,明天还可以买到,而老照片遇到后我要是不买,就会被别人收藏,我有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了。从购买动机上来说这两种也不一样,我买老照片纯粹是为了收藏,而收当代的作品有友情赞助的成分。

在你的收藏中,有没有哪一套给你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2015年,我收了一套赵作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770张120底片,他当时是北京民族画报社的记者,在新疆、西藏、山西拍了很多照片。由于他本人名气不是很大,收这套底片我才花了5000块钱。我回来扫描后放大一看,这些照片太好了!太值了!平均每张才十几块,这个价格肯定是被低估了。照片里可以看见士兵在边疆巡逻,僧人在寺庙里念经、读报、吃饭……场景很全面,随手整理出几十张都是一个非常棒的展览。还有一套1983年至1984年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美术之家成立的照片,每张照片后面还有底片,收的时候资料上写的是206张,没花多少钱。我拿回来扫描之后,发现竟然有660张底片,我们在照片中可以看到李可染、何海霞、李苦禅、黄胄等书画名家,真是充满惊喜。

云志艺术馆网站里还看到了安迪·沃霍尔和尤素福·卡什的名字,你是否也收藏了一些国外艺术名家的作品?

国外艺术家的作品的确有几张,有一张是安迪·沃霍尔拍的尤素福·卡什,但是我的侧重点还是中国,国外内容的作品很少买。可能有些人更喜欢西方摄影大师的作品,但我关注的是中国。还有一些特别好的老画册,相同的书遇到价格更便宜的,我甚至会收藏两三本,老杂志也有。从1957年第一期到1980年代的《中国摄影》杂志,成套的一百多期,我有两套。

对这些日益增长的藏品,你今后有怎样的规划和打算?

首先,我要着手整理这些老照片。清末之前的老照片我收了可能有一万多张,民国的得有两万多张,其他的更是不计其数。这么大的量,我需要和助手一起做分类工作,将它们扫描成数码文件,扫描好的老照片就整理入库,原版要保存起来,不能总去翻动。

当代这块,我现在很少直接买了,基本上以合作的方式来收。每年云志艺术馆都会选择3至5位摄影师,免费为他们办展览。我负责底片扫描、展品制作,邀请嘉宾、招待、开幕式、组织研讨会、媒体宣传等费用由艺术馆提供,但是摄影师要给艺术馆留一套作品。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较完整地收到代表作。这样既能扩大影响,又能帮助摄影师省去展览经费,无论对艺术馆、摄影师还是社会文化都有利。

云志艺术馆每层的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地下室是仓库,一楼用来举办展览和活动,二楼打造成老照片博物馆,目前已经开始筹备了,争取今年完成,三楼、四楼用于办公和接待。

假如你的藏品升值了,你会卖掉它们吗?

不卖,升不升值我不在意,我更希望通过这些影像来研究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我还有个想法,就是通过收藏和整理,将来能把这些老照片还原成书、画册出版。现在已经有不少出版人、作者在和我沟通,我也希望把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做成文化产品推向大众,让更多人看见、欣赏。这和我创建云志艺术馆的初衷是一样的。

新闻推荐

第25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来临省图书馆线上送福利

本报4月22日讯(记者赵晓林)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即将到来的第25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世界读书日)与往年不同。...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