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山农大孔令让团队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齐鲁晚报 2020-04-11 04:47 大字

本报泰安4月10日讯(记者侯海燕通讯员翟荣惠)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经过20年持续研究,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4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这一重要突破。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小麦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难题,被称为小麦“癌症”。麦田一旦被感染,通常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重病麦田可致绝收。

“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以其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和饲料更严重威胁人畜健康。”4月10日,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宏伟介绍。

长期从事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孔令让教授说,其团队经过20年持续研究,发现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长臂末端携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并在国际上统一命名为Fhb7。经过长期探索,团队最终成功将该基因转移至小麦品种,并明确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

目前,携带Fhb7基因的多个小麦新品系已经进入国家、安徽省、山东省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并被纳入我国小麦良种联合攻关计划,为从源头上解决小麦赤霉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已有30多家单位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并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进行广泛试验,结果表现良好。

此外,Fhb7基因的发现和抗病机制解析对水稻、玉米等作物育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禾谷类作物种质改良和创新的难得基因,其在育种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新闻推荐

山东科研团队攻克小麦“癌症”赤霉病 《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该成果

本报济南讯北京时间10日凌晨1:55,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山东科研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一旦感染可致减产甚...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