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古诗词里的清明情结

眉山日报 2020-04-04 05:29 大字

□雨凡

“清明无处不思家。”清明,历来是诗人笔下永恒的意境之一。它不仅是节气,也是节日,更是华夏儿女心中的一个结,一个悲欢离合浸染的乡思情结。

清明,是乡愁的载体。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任所山东密州时,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虚实结合中白描的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境界层出,情调哀婉,既有伤妻之情,又有自伤之情,更有对故乡山水的无限思念,不愧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清明,是哀思的主题。明初“四子”之一的高启,诗歌奔放豪迈,他的一首《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凄凉的字词间呈现出的是一种无法消释的乡愁,让人流泪。

清明,是写真的图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用杏花作飞雨,牧童入诗韵,将一幅清明意境中的江南烟雨图烙刻在我们脑海中。明沈昌有诗云:“杏花枝上著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此作的诗情画意与杜牧的《清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清明,是休闲的节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首广为流传的清明诗,文情并茂地道出了人们郊游踏春、惬意融入大自然,因恋春流连忘返日暮方归的画卷!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真可谓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是情爱韵事。唐朝诗人崔护春天到城南踏青,挥笔留下一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故事中的少女看见此诗,从此害了相思病,日渐消瘦。其父找到崔护,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自此,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清明,这个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形容词,承载着太多的情愫。清明走进诗词,使诗词生色,诗词吟哦清明,使清明生香;怀一颗清明之心,品古诗词里诠释出的清明情结,就是做时空的穿越、情感的洗礼、心灵的皈依。

新闻推荐

陈嫣:巾帼不让须眉,柔肩担当重任

“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同心”陈嫣,30岁,山东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疗队队员、济宁市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师陈嫣,是济宁市...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