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身为医生,就应该回归医者初心”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秉承“以人为本”亚专业模式

济南日报 2020-03-30 11:28 大字

神经外科专家合影

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不

断提升,如何以高水平医疗、高水准服务为百姓创造高品质的健康生活,是所有医疗单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领导班子多次讨论并达成共识——在新医改的大趋势下,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疗质量,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这既是公立医院对“公益性”职能的自我精准定位,也是公立医院在医改进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与责无旁贷的担当。

为助力推动神经外科学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打造“省内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强势学科,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神经外科在医院党委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辛涛教授的带领下,近期完成了学科整合及亚专业划分工作。

整合划分

学科建设回归医学本质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神经外科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科、山东大学985工程(Ⅱ期、Ⅲ期)重点学科、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山东大学神经外科学硕士与博士授予单位、国家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学科整合及亚专业划分前,神经外科分为四个科室,各科室均开展颅脑肿瘤、脑血管病、急危重症、脊柱脊髓和功能神经病变等诊疗项目,诊治范围交叉严重,既不利于方便患者就医,也不利于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临床医学学科亚专业的划分,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辛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专业划分是医学专业技术走向更深入、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得到全国各大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医院领导和科室管理者认可,并逐渐达成共识。

为贯彻医院党代会精神,践行以亚专业细化为抓手打造学科建设理念,辛涛按照医学标准进行划分,综合考虑人员技术特长及个人意愿、医疗资源优势等诸多因素,将神经外科整合划分为四个病区、五个亚专业,分别为颅脑肿瘤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和功能神经外科。

以医学研究方向作为各亚专业划分标准,患者就诊时目标明确不“纠结”,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更为急危重症患者节约了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各亚专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运行,极大提升了疾病的诊疗水平、效率和效果,更为神经外科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服务患者

集中优势回归医疗本质

医疗本质,简单来说就是治病救人,以病人为中心,回归人文关怀的本真。从这个角度而言,患者满意才是检验医疗的“金标准”。

辛涛认为,患者满意与否取决于多重因素,涵盖就医环境、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态度、医疗设备、医疗费用及就诊流程等多个方面。其中,医疗技术水平是最重要、也是最令患者关注的因素。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神经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工作人员119人,其中医生2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高级职称人员15人,博士19人,省级专委会主任委员4人、副主任委员5人。科室配备数字一体化复合手术室、术中移动CT、ROSA手术机器人、荧光显微镜、蛇牌和诺道夫脑室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开放床位150张,为不同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了有力的“软件”和“硬件”保障。

神经外科学科整合及亚专业划分后,各亚专业有序开展相关业务。颅脑肿瘤神经外科在主任医师刘广存的带领下,开展颅内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显微手术,积极践行“微创、精准”手术理念,在省内较早开展颅底肿瘤、脑干肿瘤、颅颈交界各类复杂占位性病变等高难度手术,手术致残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脑血管健康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脑血管疾病往往突然发病。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在主任医师孟祥靖的带领下,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多模态脑保护等综合方式开展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尤其在复杂多发动脉瘤开颅夹闭及介入治疗、功能区附近巨大血管畸形显微切除及介入栓塞、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拉栓、慢性脑血管闭塞再通、颈动脉支架植入及内膜剥脱等方面技术成熟。

急危重症神经外科在副主任医师汪建军的带领下,广泛开展各类急性颅脑创伤、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急危重症神经外科包括神经重症专业组和急症创伤出血专业组,主要承担济南及全省各地区的危重、复杂、疑难颅脑疾患的救治任务,以紧急、危重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护与管理为特色,配置顶尖医疗设备,贯彻先进治疗理念,大大提高了重度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降低了致残率,技术与治疗效果居于省内领先水平。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由主任医师张荣伟带领,开展脊髓脊柱疾病的诊疗工作,在显微外科手术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先进医疗设备对脊柱脊髓病损部位进行精确定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保驾护航,精准切除病变、保留神经功能。团队熟练掌握该领域的前沿诊疗技术,特别是椎管内外多节段肿瘤、脊髓血管畸形及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诊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迅速、最具前景的分支学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在副主任医师孙希炎的带领下,率先在省内应用ROSA机器人立体定向导航技术,结合术中CT以及微电极记录仪等设备,开创了脑功能性疾病精准、微创的治疗模式。开展多种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癫痫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天道酬勤。在神经外科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近五年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重大专项等10余项课题,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3部,获得专利10余项。多次荣获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

这一切只有一个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关注弱势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

公益性是政府创办公立医院的初衷和重要目标,也是公立医院的本质特征和属性。

作为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辛涛是神经外科专业的“多面手”,擅长脊柱脊髓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及创伤、脑血管病、脑积水等神经科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然而,在他的心中,对急危重症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注入了更多的“偏爱”和心血。“急危重症专业真的是与死神‘抢人’,是‘救死扶伤’最突出和集中的表现。”在辛涛看来,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和能力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集中展示,更是保障百姓生命安全的重要体现和公立医院公益性属性的重要职责。

而对于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的“偏爱”,则是源于辛涛在江西救治的一位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重症患者。辛涛介绍说,随着孕前叶酸补充的普及,这类患者在城市并不多见,多发生在偏远农村。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同时还是山东省慈善医院,对于就医的弱势人群,更要责无旁贷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将自身特有的医疗资源与慈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集中优势,同时融合内科、外科、急诊、检验等多学科的医学中心化建设,将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更是他心中的愿景。因为,这样能给患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身为医生,就要回归医者初心”。

(本报记者贾玉华通讯员毛瑞锋)

新闻推荐

山东退税超过167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3月29日讯(记者周芳)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各级国库创新工作机制,充分依托“...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