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疗队湖北战疫故事 乱石穿空,方显江山豪杰
王闯
“醒了醒了!”最近一段时间,62岁的老张从梦里醒来,耳旁常掠过医护人员惊喜的声音。彼时,他抬眼瞥见窗外,枝头生出一丛丛新绿。
那场抢救,他虽然未能清醒记得全过程,但那些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却总是在眼前闪来闪去。他至今也不知道炎症风暴到底是什么,只知道,是山东医疗队救了他的命。
神器
“是炎症风暴!”呼吸机给纯氧,升压药持续用着,但氧合持续恶化,住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区的老张,一度成为病区里的“焦点”。
CT检查发现肺部病况加重,炎症因子各项指标超过正常值6倍以上,医护人员最不愿意却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可能是新冠肺炎典型的“炎症风暴”。
免疫系统火力全开,原本用于对付病原体的杀伤性物质被一股脑释放,连带着攻击无辜的脏器。
若救治不及时,结局可能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箭在弦上。初步判断后,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李玉,马上与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的李兰娟院士团队联系协同作战,采用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对患者展开救治。
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双重血浆置换……血液经由机器净化后回流至老张体内,终于,老张醒了。
南下湖北的山东智慧,关键时刻,是和死神抗争的利器。
2月28日凌晨2:30,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重症病人范先生病情再次加重,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氧饱和85%,情况十分危急!
山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重症四组组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郝学喜当即决定,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改变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增加功能残气量,同时减少对肺的压迫,改善肺的通气和血流灌注,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但是,该方法难度非常大,需要大量的人力配合和相关人员的辅助;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气溶胶喷溅,风险极大。
此次赶赴湖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携带了许多专业的医疗机械和器具。其中就有俯卧位通气治疗使用的体位辅助器具——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这种垫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此项专利的主要发明人宋淳,刚好也在本批医疗队的重症四组。在重症四组全体成员努力下,俯卧位通气治疗得以顺利实施,范先生在治疗1小时后,病情开始好转。
救治过程中,潍坊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李赞武发现,听诊器的拾音器音颤由于被较厚的防护服阻断而无法有效传导,现有的常规听诊器临床效果受到影响。他结合临床实际,发明了一种传染科用听诊器,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病房里,振奋人心的消息通常传得很快。患者老孙说出了自己对山东人的看法:“不仅农产品蛮扎实,发明创造也蛮灵光!”
成长
蛮扎实的背后,是多年积淀。
1月29日凌晨1:25,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两名年轻护士先后上阵为患者穿刺,均未成功。重症护理三组领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颖霞亲自上阵,一针见血。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这是成功穿刺的第一针。
静脉穿刺,本就该是护理人员的看家本领。直到穿戴好帽子、口罩、手套、手术衣、外科手套、鞋套、防护服、长鞋套、护目镜、外科口罩、面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管护师李相云才体会到雾里看花、绵里藏针的难度。
尽管如此,这些年常被患者称为“李一针”的她,2月8日,来到武汉的第一针,还是一次成功。
济南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林娟,工作这些年来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那也是赫赫有名的“林一针”。可2月22日在黄冈,托起壮小伙的胳膊,她却有些打怵。既看不清又摸不到,只能凭着对血管解剖位置的了解和经验进针,比她之前想象中还要难。
一针穿刺成功,林娟心里嘣嘣直跳,那频率,好像埋在心底的什么在复苏。她一下子想起来,是自己刚参加工作第一次穿刺成功后的兴奋劲儿。
和年长的老师们相比,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透室的“90后”护师高宗芳,还算不上护理的高手。事实上,因为受不了病人的离去,她曾一度觉得,自己不可能在护理岗位上坚持太久。
从济南集结出征之前,高宗芳默默地摘下首饰、封存化妆品,还把所有的银行卡密码整理好,交代给了弟弟。
机场到医疗队驻地的大巴上,坐在高宗芳后面的一位老师在接电话,跟家人说她没在武汉,只是因为工作忙暂时不能回家……
安静的车厢里,各怀心事。高宗芳想到了远在千里外的父母,“如果能好好回去,我会好好听爸妈的话,再也不任性了。”
“在武汉,护理这个岗位给了我向死而生的勇气。”高宗芳话语间充满坚毅,“没想过医护人员也能上战场,而且是这么关键的一战!”
新冠病毒面前,就连郝学喜也坦言,自己还是个新人。
2月2日,25岁的准妈妈吕女士住进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郝学喜是她的主治医生之一。早期妊娠,病毒会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哪些药物、哪些治疗措施针对孕妇早孕三个月之内可以用?郝学喜每天晚上都会针对妊娠合并病毒感染查阅文献,在线向医院妇产科医生请教相关问题,并不断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的调研和治疗的调整。
10天后,吕女士顺利出院。“新冠肺炎是一个新的疾病,医护人员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逐步积累诊疗经验。”他说,来黄冈前,他可能一周或一个月查一次文献,写一次总结,但在前线,这种频率是每天。
相逢
岁月也许会磨平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但总有些画面会永远刻在心里,比如相逢。
1月28日22:40,点点微光越来越亮,一辆负压救护车掀开夜幕,驶入那片灯火通明。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早已做好准备。担心值班期间上厕所,他们从下午开始就没有再喝过水。救护车门打开,战斗正式打响。
一位经过治疗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突然出现血氧下降,呼吸超过每分钟40次,呼吸潮气量只有200多毫升,危在旦夕。
分秒必争。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清岳迅速判断,是引流管过细导致患者气胸加重。他迅速实施切口,更换粗号引流管。两分钟内,警报解除。
周遭陌生的环境,是刘清岳熟悉的战场。他不知道,一场相隔13年的重逢,越来越近了。
当天晚上,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黄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王冰,从已抵达的山东医疗队名单中,找寻到自己12岁休克昏迷后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医师名字——刘清岳。
队友传来刘清岳的联系方式,王冰戴着的口罩猛地鼓起来。早该想到,他怎么会不来呢?
休息时,刘清岳通过了王冰的微信好友邀请。对方发来语音只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两句,他就接过了话头:“是那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吗?”
2月7日,元宵节的前一天早上,两个孩子静静地望着大口吃汤圆的妈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专业主管护师蒲林哲。刚放下碗筷,大女儿就把围巾递了过来。蒲林哲要赶往武汉,赴一场毕业十年的特别同学“聚会”。毕业于武汉大学护理系的她,已经比好几名同学出发晚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在校园的樱花树下重逢,但这绝对是最难忘的一次聚会。
十天后,武汉迎来了山东医疗队的第一张捷报: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的3位患者顺利出院。看着病人换上新衣服,笑着走出病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专业护师张娜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二天,刚刚“全副武装”完毕,张娜的后背被拍了一下。
“张娜老师?”熟悉的声音穿透防护服,张娜回过头。“李越!”尽管同样被口罩、帽子、防护服包裹着,张娜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5年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李越还是一名实习生,张娜是他的带教老师。实习结束后,俩人一直没见过面。
按理说,张娜只需要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就能轻松认出曾经的学生,但李越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却是喜欢了9年的偶像——彭于晏。
照顾病人时,李越常被问叫什么名字,队员总是笑着介绍:“他就是山东彭于晏。”
后来,李越的偶像“澎湖彭于晏”从网上看到李越的新闻,精心准备了礼物寄到了李越家中,并留言:“谢谢你奋战在救援的第一线。”
3月8日下午,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室护师李伟的礼物,来了。身在武汉战“疫”前线的他,在视频中看到刚刚生产完的妻子和刚刚来到人间的儿子时,激动得哭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李伟和妻子商量好,要给儿子起名叫李援鄂。尽管缺席了儿子的人生开场,但李伟透过满是雾气的护目镜,看得见精彩序章。“等儿子长大了,会慢慢给他讲这段故事。”
温暖
更多温暖的初见,在2020年的春天。
2月2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保健科呼吸专业主治医师许霞到武汉的第一天,已经很晚了。来到住处,凉意仍未散去,她没脱衣服,在不怎么暖和的被子里蜷缩了一夜。
第二天,收到行李,许霞拿出临行前同事送给她的暖宝宝,立即温暖了很多。
许霞是一位医生,也是8岁孩子的妈妈。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她遇到了另一位孩子妈妈——37岁的高龄孕妇,怀孕39周。
入院前,她持续发热10天,呼吸困难,情况危急。入院4天后,她又出现了低体温,不到35℃,还伴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
许霞一下子想起,刚来的那天夜里,缩在被子里的自己。可眼前的她,是两个人啊!许霞把自己的暖宝宝给了她。经过14天的治疗,这位孕妇痊愈出院了,许霞说,“真好”。
2月8日傍晚,武汉观湖别院饭店的80后老板李沅珂,把车停在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驻地。打开后备厢,装满汤圆和水饺的餐盒,水汽氤氲。
“正月十五家家团圆的日子,山东医疗队却为了武汉人民的健康与家人分别,来这里支援,真的太感动了。”李沅珂说,他的饭店还领到了3000斤新鲜的爱心大白菜,也是山东捐助的。山东同胞给予武汉这么多的帮助,他也想让医疗队员们感受到,来自武汉人民的热情。
那热情,一如酒店工作人员安排星级厨师专门为医疗队员制作的热干面。
“蒸熟的面条几乎没有水分,一碰到麻油立刻冷热相拥、干湿交融,‘嗞嗞’作响,迅速吸收。赶紧搅拌,干热的面条在手臂的起落之间升腾着热气,散发着油香。”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宏兵深夜发了条朋友圈,被队友笑称为被医生职业耽误了的《舌尖上的中国》撰稿人。
加油的武汉热干面,较之热情的山东打卤面,虽是蒸煮有异,味道不同,那麦香又何曾是两乡。
34岁的李赞武,能吃壮饭的年纪,每顿饭他都吃得很干净,就连菜里的葱姜蒜,也一点儿不剩。然而,医疗队配发给他的水果,他却一口不动。始自有一天,他负责的重症病人小兰跟家人视频时说,想吃水果了。于是,他就把水果攒起来,再次值班的时候带进病房。
如此“暖男”让小兰心里满满的感动。她想发一条朋友圈,便拉着李赞武合影。好像还差点什么,她问李赞武要来纸笔。
“你们平时捂得这么严实,我也不认识你们谁是谁。但是我觉得,你们山东人都很好,我就叫你们‘山东人’吧。”
于是,小兰有了一条爆红的朋友圈信息——合影里,她举着的纸上写着“谢谢你!山东人”。这份感谢的重量,超乎山东医疗队员的想象。
3月21日,山东支援黄冈的医疗队员踏上回乡的路途。黄冈市民自发排成长队,夹道欢送。在缓缓离去的车上,很多队友注意到,路边一位流着泪不停鞠躬作揖的老人。“这是我们的病人!”郝学喜一眼就认出来。
手中握着终身不限次游览黄冈A级景区的“灵秀黄冈感恩卡”,郝学喜感慨万千。他一直想和队友去黄州赤壁看一看。再赴黄冈,愿是去一睹苏轼笔下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看,樯橹灰飞烟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3月24日电(记者邵鲁文)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难...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