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医圣的《温疫论》
○雷焕
庚子鼠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我们国家举全国之力防控疫情,全国各地四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医者仁心感动了十几亿同胞。史无前例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平常再粗心大意的人也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变成了大多数人的习惯。宅在家里,哪也去不了,幸好有网络与书籍时刻抚慰着我浮躁的心。有关瘟疫、传染病的影视剧最近特别吸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拍摄于2013年的电影《大明劫》。
《大明劫》是由王竞指导,谢晓东制片兼编剧,冯远征、戴立忍、冯波、余少群领衔主演的历史灾难题材作品。影片讲述了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全国笼罩在瘟疫的恐怖阴影下。而此时的明朝江山除了内有全国瘟疫横行,外还有李自成起义军攻打开封。崇祯皇帝(余少群饰)万不得已,将关在死牢内的孙传庭将军(戴立忍饰)释放出来,命他带兵迎战李自成。可是全国瘟疫横行,身强力壮的士兵纷纷病倒,几天内就不治身亡,军营里面的运尸车一趟一趟将军士们的尸体运走,场景惨不忍睹。江湖游医吴又可(冯远征饰)临危受命,他根据自己多年实践,提出对《伤寒论》的大胆质疑,提出自创一套针对当时传染病的祛病方法,创立了《温疫论》。可惜医者能救治患者的病痛,却无法挽救王朝的命运,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可医治的程度,即使有再好的将领、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力回天!
翻阅史料,明末清初确有吴又可这样一位名医。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他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温疫论》一书,创立了一套温热病的论证治疗方案。明末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瘟疫流行、患者甚多,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的惨景。由于当时的医者用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治疗瘟疫,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枉死者不可胜数。鉴于以上情况,吴又可潜心钻研、认真总结,并深入传染病流行区进行医疗实践,最终结合丰富的治疗经验提出了一套新的医学理论。他强调这种病属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戾气、疫邪感人而至,与伤寒病绝然不同,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为我国第一部温热病专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在《大明劫》中,患病士兵高热体寒,吴又可的老师力主按照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方法医治,吴又可则按自己的行医经验判断此为瘟疫所致,对症下药。老师认为他狂妄至极,可是后来染病的士兵越来越多,就连老师自己不幸也被瘟疫夺去了性命。吴又可在得到孙传庭的信任后,放手医治染病士兵。他依据士兵染病轻重分级隔离,死者焚烧深埋,未染病者要戴面巾、常通风,并亲自熬药医治病患,有效阻断了疫病的传播。
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盲目照搬,在瘟疫面前,吴又可挑战了医圣张仲景,以独创的方法挽救了无数生命。吴又可创立的温疫学说领先了西方世界200年,其贡献几可比肩医圣!而吴又可的创新精神和他的《温疫论》,对今天我们防治新冠疫情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新闻推荐
钾肥是农作物必需的重要肥料之一。钾肥能促进作物养分转运、果实膨大、组织成熟、加快生长和提高抗性。那常见的钾肥有哪...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